首页 > 百科 > 疾病百科

得了新生儿溶血病有哪些常规治疗方法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09 21:01:52
The Beginning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内科疾病,该病治疗难度较大,一旦发病就要及时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胎儿由父亲方面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只要0.1~0.2ml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就足以使母亲致敏。那么得了新生儿溶血病有哪些常规治疗方法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胎儿娩出应即钳住脐带,以免脐血流入儿体过多,加重新生儿溶血病病情。断脐时残端留5~6cm,远端结扎,裹以无菌纱布,湡上1:5000呋喃西林液,保持湿润,以备换血。

  有贫血、全身水肿、腹水、心衰者,在抽腹水、脐静脉放血30~50ml后、立即换浓缩血。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生后2~7天的重点是防治黄疸和胆红素脑病。2个月内应注意严重贫血。

  胎盘端的脐带揩清表面母血后,任脐带血自动流入消毒试管3~5ml送特异性抗体及血清胆红素测定,同时作血常规、血型、有核红细胞计数,挤勒脐带会使胶质混入血中,可影响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正确性。胎盘需测理后送病理检验。胎盘越重新生儿溶血病发病越严重。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应用5%碳酸氢钠提高血液pH值,以利于新生儿溶血病患者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可阻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抑制吞噬细胞破坏已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肝酶诱导剂能诱导UDPGT酶活性、增加肝脏结合和分泌胆红素的能力。常用口服苯巴比妥钠,可诱导肝酶活性,有利于未结合胆红素经肝酶作用变为结合胆红素,而不透过脑膜。供给白蛋白每次10-20ml/kg或白蛋白1g/kg,以增加其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防治低血糖、低血钙、低体温、纠正缺氧、贫血、水肿、电解质紊乱和心力衰竭等。重症新生儿溶血病主要靠输血,轻症可用光疗药物等综合治疗。应用光疗后目前ABO溶血的患儿很少需要换血。

  一般ABO不合以足月自然产为好,Rh不合需提早终止妊娠者可作剖宫产。由于红细胞在胎内已有破坏,缺氧较明显,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出生时容易有窒息,需作好防范。

  以上就是针对得了新生儿溶血病有哪些常规治疗方法的问题为大家进行的详细讲解了,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也应该有所了解了。这种疾病在治疗的时候宜早不宜晚,所以一旦有征兆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查治疗,以免耽误治疗时间,最后祝广大患者朋友早日康复。

此文来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THE END

TAG:新生儿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