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综合百科

鱼类病毒性红细胞坏死病的预防与防治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5-14 19:20:22
The Beginning

鱼类病毒性红细胞坏死病病原

病毒粒子为20面体,属于DNA病毒,虹彩病毒科。病毒粒子的大小随着宿主的种类有较大差别,一般从150纳米到360纳米。例如在帕哥太平洋鲱中的仅146纳米,太平洋沿岸的大麻哈鱼类的为190纳米,一种鲥的为200-300纳米,大西洋鳕的为2503-60纳米,猫鲨的为450-500纳米。将受感染鱼类的肾脏和脾脏制成匀浆,再过滤,将滤液注射到健康鱼的腹腔中进行人工感染已成功。

鱼类病毒性红细胞坏死病症状和病理变化

该病对幼鱼有些危害,因为对造血作用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感染时引起贫血,鳃和内脏苍白色,但没有明显的内部、外部症状或习性的变化。染色的血液涂片中的红细胞细胞质内有小而圆的嗜曙红包涵体,直径约4微米。

细胞核有的是正常的,有的则空泡化或水肿状坏死,甚至完全溶解。感染严重的鱼的红细胞90%-100%含有包涵体。但白细胞不受影响。红细胞受到严重破坏者可引起死亡。病鱼红细胞比容降低,约为2%-10%,血液凝固性差,甚至完全不凝固。病鱼对溶氧不足很敏感,血液中的Na十和K十的调节能力明显降低。病鱼容易继发性感染细菌病导致症状复杂的急性死亡。

鱼类病毒性红细胞坏死病流行情况

此病发生在变温脊椎动物中,从圆口类、板鳃类到爬虫类,在硬骨鱼类中受感染的有鳗鲡科、石首鱼科、鲑科、鲆科等14个科,每科中至少有1个属。海水养殖鱼类中主要危害大麻啥鱼类,在水温高时易发生。此病在海洋中分布很广,在北美洲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英国、意大利和日本沿岸已发现。在我国尚未见到报告。

鱼类病毒性红细胞坏死病诊断方法

VEN病毒未分离成功.所以诊断主要靠血液涂片用瑞特氏染色剂或瑞特一吉姆萨染色剂或单用吉姆萨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包涵体,用电镜观察到病毒粒子即可确诊。

鱼类病毒性红细胞坏死病防治方法

除一般的防病措施外,没有专有的防治方法。

THE END

TAG:红细胞  鱼类  标签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