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综合百科

夏彪富了 十年寒窗去养猪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5-12 11:12:32
The Beginning

  在户县石井镇仝夏村,如画的村庄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路畅、水清、房靓、村洁。日前,笔者在这里见到了手脚麻利、勤快的年轻大学生夏彪,他是村里最年轻的养殖户,被村里人打趣地称为“大学生猪倌”。

  十年寒窗苦,毕业去生猪的养殖。2007年,夏彪毕业于四川信息管理学院。在外打工一段时间后,2010年夏彪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决定回家生猪的养殖。夏彪的想法被父母知道后,遭到了极大反对。从传统观念来看,父辈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动,就是为了供孩子读大学、留在大城市发展;在乡亲们眼中,生猪的养殖是最没有前途的事情,村里很多人家生猪的养殖,没看到谁把生猪的养殖干成事业。迎着人们怀疑的目光,心怀着对事业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彪开始了他的猪倌梦。

  然而,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创业又谈何容易,一没技术、二缺资金。面对困难,夏彪没有退缩,凭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没经验,他借钱先从小猪崽开始养起,吃住都在猪圈里,天天守着小猪观察总结经验;没技术,他翻看书籍,上网查资料,向村里的“明白人”请教,跟人家学习生猪的养殖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本领。每天清晨6点,夏彪就立刻起床,从头到尾,一遍遍仔细查看猪的起居状态;7点准时喂猪,搅拌饲料、收拾猪圈、冲洗猪场,开始一天的忙碌生活。心细的他,还给每个猪圈都编了号,安了换气扇,慢慢地摸索养殖技术。

  2头、4头、8头……随着猪的数量增加和三年多时间的积淀,夏彪累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他养的猪个大体肥,卖价很好,生猪的养殖场渐渐地形成了规模,最多时存栏生猪达到500多头,并注册成立了兴隆生猪的养殖场,生猪的养殖效益逐年提高,年收入不断翻番,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猪倌。

  夏彪富了,但他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他无偿地为别人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还积极报名通过培优考试,成为户县第二期农村优秀学员,不仅自己生猪的养殖致富了,还要带领村里的群众一起致富。

THE END

TAG:夏彪富  十年寒窗  养猪  户县  石井镇  仝夏村  画的  村庄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