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综合百科

猪价下滑后的实惠猪肉(猪肉价格真的降了吗)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5-20 20:07:20
The Beginning

  近期国内猪价与肉价均浮现不同程度下滑,终端鲜品猪肉价格亦有走低,作为消费者的你感觉到了吗?市场的低价猪肉来自何处?你还能吃多久低价肉呢?本文将从猪肉供应与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近期生猪及猪肉价格集体下滑

  近期国内生猪价格呈现徐徐下滑的态势。猪肉价格对终端消费敏感程度较高,波动幅度也显著大于生猪。作为猪肉的原料成本,在消费持续疲软的现阶段,猪价下滑拖累猪肉价格快速走低。如下图所示,卓创监测截至3月17日,全国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均价47.74元/公斤,较月初下滑0.75%,较2月高价下滑幅度达6.81%。

  屠宰企业亏损严重、屠宰量不足是猪价下滑的主要缘故。终端走货不佳,企业为加快走货,降低白条猪肉价格是促进走货的方式之一;但受原料成本支撑,现阶段肉价下滑空间均不大。

  终端鲜品肉价下滑,作为消费者的你感觉到了吗?

  卓创选取国内消费者购买较多的二四号、肋排、大排进行对照分析。2月中旬鲜品肋排的价格高达87.5元/公斤,随后随毛猪价格一路下跌至3月中旬的81.5元/公斤。截至3月17日,这些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跌幅在5%-10%之间。作为消费者的你感觉到商超的肉价下滑了吗?虽鲜品价格多有下滑,但51.5-53.0元/公斤前、后腿肉出厂价格仍处历史相对高位。

  但与之相对的冻品价格则是反向上涨。2月中旬国内冻品走货滞缓,企业出货意向强烈,加之工厂多未重工,冻品价格低位难涨。3月上旬开始,随着企业的逐渐重工,冻品走货略有加快,加之进口猪产品看涨预期强烈,冻品价格开启上涨模式。

  虽冻品猪产品已开始小幅上涨,但冻品的价格仍较鲜品低廉较多,对有寒鲜消费习惯的北方居民吸引力度仍较大。从购买价格上可以显然的看出,消费者买到的惠民“鲜肉”多数为冻转鲜产品。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反馈肉价并不显然下滑的主要缘故。

  冻品不断消化,供应紧张形势或升级

  近两年我国猪肉消费量受供应不足影响,呈现显然下滑趋势。2020年受国内猪源供应不足、进口冻品量或减少、高价抑制消费等方面影响或进一步降低。正常情况下,冻品猪肉的主要消费途径为食品深加工及食堂环节,2019年国内受鲜品供应不足影响,寒冻猪肉消费占比增添显然。2020年国产冻品消化殆尽,猪价高位几无入库,进口冻品或受国际疫情影响降低,冻品消化比例或小幅下滑。

  对照同类产品,可以看出目前国内鲜冻品价格差距仍较大。后期随国内冻品猪肉的不断消化,供应下滑或能拉涨冻品价格。卓创以为鲜冻品的价差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冻品价格的上涨空间。但国内低价冻品库存量较有限,可消化光阴或在三个月左右。你还能吃多久低价肉?答案也显而易见。

THE END

TAG:猪价  猪肉  供需  存栏  消费  养猪行情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