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综合百科

中国中兽医报:中兽医药有望让非洲猪瘟可防可控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5-24 03:22:23
The Beginning

  中兽医药以提升猪只自身的抗病能力为基础,寓治于防,寓防于治,防治一体,能够有效防治非洲猪瘟,是抗病毒和调体质的有机结合。

  应当因势利导,加快构建以中兽医药为主要科技支撑的非洲猪瘟国家防控体系,推动建立“中西医并重”的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机制。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其强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最高可达100%。目前尚没有可用于治疗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防止的疫苗,所以一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必须对猪群进行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自2018年8月国内首次发明疫情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向来高度器重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2019年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发布《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建议》,请求“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2019年5月27日~6月30日,笔者分三次前往天津、河南、湖北、广西、河北、江西等地知道中兽医药防控非洲猪瘟的情况,发明在调研所到之地,应用中兽医药能够对非洲猪瘟做到可防可治,填补了“无苗可防,无药可治”的科技空白。并建议,加紧构建以中兽医药为科技支撑的非洲猪瘟国家防控体系,推动建立“中西医并重”的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机制。

  中兽医药防治非洲猪瘟的五种模式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虽然我国正在全力组织研制,但成绩应用难以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应用中兽医药可以另辟蹊径,破解非洲猪瘟防控的困局。

  通过调研笔者发明,中兽医药防治非洲猪瘟成效显著,大致包括以下五种模式:

  一是大中型养殖企业及早应用中药防控非洲猪瘟。

  中央电视台曾经在2019年1月13日的《焦点访谈》栏目中报道过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经验。

  作为大中型猪场,宁河原种猪场除应用普通性的生物安全保障措施外,最核心的非洲猪瘟防控经验是提前将中兽医药应用于生猪养殖之中,通过提升猪只自身的健康水平,保障猪场平衡生产。

  据该场书记李继良介绍,他本人是中医世家出身,自从10年前调入该场工作,就向来将中医药应用于生猪的防病治病当中,效果显著。在闻到辽宁发生首席例非洲猪瘟的消息之后,他们立即把有关中药拌入饲料之中喂食,并沿用至今。中药配方分阶段有变动,首席阶段以抗病毒为主,以后则以调体质为主。

  截至5月27日,该场生产正常,现存栏育肥猪2.5万头左右,比平时的3.2万头减损20%左右,大大低于周围其他猪场因非洲猪瘟造成的70%~80%的减损率。

  二是中兽医师通过临床辨证施治能够实施有效防控。

  据河南省潢川县江集镇何集村胡氏养殖场场长胡宗祥介绍,2018年9月17日,他发明母猪和育肥猪发病之后,赶忙从河南省鹿邑县请来了高级兽医师尽颜德杰应用中兽医药治疗。经过7天的辨证施治,该养殖场能繁母猪逐渐恢重了健康。并由于向来用中药保健,至2019年5月29日,该场母猪已产仔3次,出栏育肥猪400多头,仍存栏育肥猪400多头,母猪50头,成为当地养猪的标杆。

  在尽颜德杰的带动下,当地部分养殖户也采取了中药保健模式,并已经逐渐恢重了养猪生产,而周围没有采用的则是损失惨重。

  三是中兽药绿色养殖模式能够成功抗击疫情冲击。

  2018年5月,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和驻马店市西平县,不少散养户都在商丘市天一中兽药养殖中央主任孙学领的劝说下,加入了该中央,可以免费在饲养过程中使用中药,建立起了中兽药绿色养殖模式。令人意外的是,在这种养殖模式的帮助下,当地成功反抗住了非洲猪瘟的冲击。

  据当地养殖户介绍,在中兽药绿色养殖模式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后,猪只的死亡率没有变幻。

  四是中兽药可使感染猪只产生抗体,开创了非疫苗防控动物疫病的新路。

  今年5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西洪乡洼王村富民养殖场的30多头猪只被确诊为非洲猪瘟。几乎失望的场主王雁北在得知中兽医药能手、河南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梁广斌科研组在研制防治非洲猪瘟的中兽药之后,决心尝试将中兽药应用到之后的饲养中。王雁北遵从梁广斌的指导拌料喂食,随后猪场向来保持平衡生产。

  5月29日,王雁北对该场猪只进行血样检测。检测卡显示,被测猪只已经产生了非洲猪瘟抗体。

  梁广斌科研组在其他经检测断定为非洲猪瘟的猪场中应用中兽药34~36天后,也发明了非洲猪瘟抗体。

  五是中兽医药保障遭非洲猪瘟打击的猪场成功重养。

  今年春节前,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二郎庙养殖小区中有两三家养殖户因非洲猪瘟已经弃养或清场,焦作天道盛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该养殖小区提供技术服务,另从外地购买了600多头小猪到该小区,由于应用中药饲喂,至5月4日出栏时为止,共存活590多头,减损率极低,同小区的自家母猪也很健康。

  5月上旬,该公司从二郎庙养殖小区调出60头母猪到鹤壁市淇县向前养殖有限公司已清场的地方进行养殖。经过60多天中药饲喂,这些母猪一切正常,并准备配种。

  6月25日,在由河北冀中药业有限公司召开的非洲猪瘟防控经验交流会上,来自衡水的河北裕丰养殖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阎恒普介绍,该公司原有12栏生猪,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损失惨重,只剩下2栏。但在接受不间断的中兽医药保健之后,该公司在5个月之内已经成功重养了8栏。

  中兽医药防控能够减少一半损失

  经过对众多养殖户、养殖企业和中兽药企业的拜访调研,基本上可以得出如下经验性数据,即对于处在疫区的猪场,成功应用中兽医药防治模式,猪场损失最大不超过30%,而对没有应用中兽医药防控措施的猪场,其损失在70%~80%甚至尽全清场。相比之下,两者相差50%左右。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水产畜牧业协会会长庞宏志介绍,当地生猪养殖量很大,平时年出栏几百万头,其中以博白县和陆川县的养殖最为集中。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非洲猪瘟防控体系,这两个县损失惨重,受损率达到70%~80%,甚至更高,存栏的40万头母猪只剩下了5万头左右。有些猪场用中药发酵饲料,效果显然,只损失了大约30%。位于容县的广西奇昌种猪养殖有限公司获得了最好的效果,据介绍,该公司应用发酵微生物+中草药的方式防控非洲猪瘟,至今为止没有遭受任何损失。

  构建以中兽医药为支撑的非洲猪瘟防控体系

  经笔者调研制明,中兽医药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模式是广大养殖企业(户)和中兽医药临床与科研人员在自救自发行为的基础上取得的发明性成绩,尤其是遍布各地的中兽药企业服务网络,自动承担起基层非洲猪瘟防治的重任,自觉弥补了国家动物防疫体系的缺陷。因此,建议国家因势利导,以构建非洲猪瘟国家防控体系为契机,着手构建“中西医并重”的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机制。

  一是开展中兽医药防控非洲猪瘟的基础科学和技术集成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猪瘟国家防控体系。在非洲猪瘟疫情初发时,“无苗可用,无药可治”的认识曾经造成养猪业恐慌性大衰退。事实上,中兽医药对非洲猪瘟的防治思路不同于现代畜牧兽医,是以提升猪只自身的抗病能力为基础,寓治于防,寓防于治,防治一体,是抗病毒和调体质的有机结合。这种非特异性的防治思路不仅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也是建立国家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机制不可缺失和亟待弥补的基本思路。

  建议国家紧急启动中兽医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技术和机理研究专项,建设中兽医药防治非洲猪瘟的数据库,为加快构建以中兽医药为主要科技支撑的非洲猪瘟国家防控体系奠定基础。

  二是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和促进中兽医药防控非洲猪瘟有效经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议由有关政府部门、中兽医药专业学会、技术联盟、养殖协会、饲料协会等联合成立科技宣讲团和服务团,向全国普遍以中兽医药为主,综合防控非洲猪瘟的理论、技术和经验,指导基层因地制宜,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和重养工作,降低非洲猪瘟疫情在全社会造成的损失。

  三是深入推进农业机构改革,建立相对孤立的中兽医药管理体制。建议总结此次非洲猪瘟防控的经验,并在顶层设计层面上深入推进农业机构改革,根本改变中兽医药的从属地位,制定搀扶和促进我国中兽医药事业全面振兴的规划,在建立起中兽医药临床、科研、教诲和基层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推动构建“中西医并重”的我国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机制。

THE END

TAG:中兽医  非洲猪瘟  防疫  养猪行情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