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综合百科

蔬菜后期治病祛根莫给下茬蔬菜留祸患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17 14:51:26
The Beginning

青枯病

腐霉根腐病

溃疡病

越冬一大茬蔬菜进入采收末期,价格下降,菜农管理相对放松,使得很多病害呈高发势态,若不能有效治疗,留下祸患,将会对下茬蔬菜产生不良影响。

在此,笔者梳理了近期频发的蔬菜病害,包括发病症状、防治办法等内容,用以方便菜农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病害。

常发细菌性病害

症状表现

溃疡病:溃疡病可侵染多个部位,如果实、叶片、茎秆等等。以番茄为例,初期植株中上部小叶的边缘出现卷缩、下垂、似缺水状,之后叶脉和叶柄上出现白色小斑点,茎和叶柄上出现褐色条斑,下陷,上下扩展,茎部病斑开裂,维管束变褐,然后细菌通过维管束侵染果实,在果皮上出现白色凸起病斑,病斑中间带有针尖样黑褐色小点,形似“鸟眼斑”。

髓部坏死:发病初期茎蔓表现绵软,不会有汁液流出,剖开后会发现茎杆内部的细胞松散,如西瓜“沙瓤”一样,随后叶片开始出现萎蔫,最终至全株叶片萎蔫。将萎蔫的植株拔出后,纵剖茎秆发现维管束(或木质部)变褐,严重的髓腔变褐坏死,俗称“糟烂”。

青枯病:青枯病是一种会导致全株萎蔫的病害,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最后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病叶变浅。发病后,土壤干燥,气温偏高,2-3天全株即凋萎、枯死,但叶片仍保持绿色或稍淡。

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

上述三种病害都是细菌性病害,细菌在有水膜存在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侵染,并且水膜还利于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此外,细菌性病害多是从伤口侵染的,仔细检查病变部位附近的伤口,如打掉的侧杈、老叶、果穗等部位,就容易发现病菌的入侵点。当棚内湿度大、叶面或果实结露时间长,以及有伤口存在时,有利于细菌性病害发生。

因此,菜农在防治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降低棚内湿度: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降低棚内湿度,浇水选择晴朗天气,并及时通风排湿;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白天拉大风口,并延长通风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棚内湿度;操作行内建议铺上稻壳、稻草等有机物,既降低棚内湿度,又蓄水保湿,还能避免人为踩踏导致土壤板结变硬。

二是减少伤口的出现:整枝打杈、吊穗、点花、采摘等农事操作时,很容易在植株上留下伤口,给病原菌的侵染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农事操作选择晴好天气,避免阴雨天操作,以防湿度大诱发病原菌侵染。菜农在疏除侧枝、老叶、果穗的时候,最好在尾部保留一段,一般2-3厘米即可,即使遭受了病原菌的侵染,也给病害的发生留有了缓冲的机会,便于菜农发现;操作完成后,及时喷洒杀菌剂,进行伤口防护。

三是合理用肥避免徒长:蔬菜生长期间应该根据植株长势合理施肥,避免偏施高氮型肥料,特别是生长前期,氮肥施用过多,植株容易徒长,茎杆含水量高,易开裂,且伤口愈合时间长,这也是诱发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四是药剂防治:预防用药,可以选择喷洒噻唑锌或噻霉酮等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发病后采取多方式用药,冲施、灌根、注射或涂抹等。髓部坏死可选用以下配方,例如:50%乙铝·锰锌40g+荧光假单胞杆菌20g+氨基酸叶面肥;青枯病20%叶枯唑30g+33.5%喹啉铜20g+20%春雷霉素20ml+有机硅,叶面喷施或茎秆注射,也可将病变部位全部裸露,用小刀刮去腐烂部位后,将喜惠组合按150倍的浓度调成糊状后涂抹。青枯病可选用77%硫酸铜·钙30g+20%叶枯唑30g;或者80%乙蒜素5ml+3%噻霉酮15g+5%甲壳丰30ml-50ml(灌根使用)。溃疡病可选用53%中生·多菌灵40g+86.2%氧化亚铜20g+2.1%丁子·香芹酚25ml;80%乙蒜素10ml+3%噻霉酮15g+2%氨基寡糖素50ml(灌根使用)。

根部病害

症状表现

疫霉根腐病:发病初于茎基或根部产生褐斑,逐渐扩大后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致地上部逐渐枯萎;纵剖茎基或根部,导管变为深褐色,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植株枯萎而死。与腐皮镰孢根腐病的区别是根部表皮不易脱落。

腐皮镰孢根腐病:植株茎基部在土表上下2-3公分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根系的须根和次生根出现水渍状淡褐色腐烂,不长新根,随后发展到主根和根茎处,出现淡褐色表皮,纵剖根茎维管束为浅褐色至褐色病变,表皮腐烂后容易脱落。

枯萎病:成株发病时,初期受害植株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早晚恢复,数天后不能再恢复而萎蔫枯死。主蔓茎基部纵裂,撕开根茎病部,维管束变黄褐到黑褐色并向上延伸。潮湿时,茎基部半边茎皮纵裂,常有树脂状胶质溢出,上有粉红色霉状物,最后病部变成丝麻状。

防治办法及注意事项

根部病害,一般病程较长,发病初期不易发现。发病初期,棚内通常只有少数植株发病,发病植株地上部分仅中午轻度萎蔫,早晚恢复,持续一周左右,严重者会出现死棵。菜农在管理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发现病株并有效处理,病害就会通过浇水等人为操作造成大面积传播。

首先是,通过栽培管理减少根部病害发生。一是采用滴灌浇水。滴灌浇水不存在流水,可以将病菌随水传播的几率降到最低。二是高温季节不覆盖地膜。用以增加地面与空气的接触,并进行划锄,打破地表板结层,增强土壤透气性。

其次是,冲施腐植酸、甲壳素等改良土壤。冲施优质腐植酸肥料,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通透性,让土壤变得更加疏松透气,灌根下扎更容易。甲壳素等可以促进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提高根系抗病性,减少病害发生。

再是,药剂预防和防治。预防根部病害时,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如菜农从底肥中开始增施生物菌肥,定植时用生物菌剂蘸根或穴施。蔬菜生长期,也要定期冲施生物菌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菌数量,有利于养护根系,提高根系抗病性,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当植株发生根部病害时,土壤中有害菌基数大,生物防治效果差,菜农应选择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上述提及的根部病害均属于真菌性病害,药剂可以使用10%混合型氨基酸铜、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金雷)、10%氟噻唑吡酮、50%咪唑喹啉铜、45%乙磷铝、51%双霉·乙酸铜、70%恶霉灵、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等。发病初期,可以任选其一使用,发病中后期,建议选择其中2-3种,配合养根类产品使用。或者选择当前市面上的组合产品使用。

预防根部病害,冲施或灌根均可。根部病害发生后以灌根为主,每株用药量250克左右,实际用量根据土壤湿度灵活调整。另外,灌根后,适当延后浇水时间,避免稀释药剂,影响使用效果。

(刘志梅)

THE END

TAG:蔬菜  祸患  后期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