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综合百科

大雁高效人工养殖技术 大雁的养殖技术创新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18 15:27:17
The Beginning

大雁养殖技术

大雁又称野鹅,是鸭科雁属中的鸿雁、灰雁、豆雁、雪雁等的总称,属大型候鸟,是我国重要的水禽之一,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雁肉蛋白质含量高,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蛋富含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具有极高的滋补保健功效,是传统的上等野味珍品。其羽绒轻软,保暖性好,可作服装、被褥等的填充材料,较硬的羽毛可制成扇子等工艺品。近年来野生大雁日趋减少,人工驯化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还可以有效保护这一优良品种。

大雁养殖技术

大雁种蛋的人工孵化

1、种蛋消毒:种蛋产出后往往被垫草和粪便污染,表面有少量 细菌,30分钟后细菌便可通过壳孔进入种蛋内部。因此应及时对种蛋进行消毒。先将种蛋放入消毒柜内,按每立方米28毫升福尔马林溶液和14克高锰酸钾备好药品,将福尔马林倒入玻璃或搪瓷容器内(由于反应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所用容器的容积要较所用福尔马林的体积大5倍~7倍),然后倒入高锰酸钾,关闭门窗,数分钟后,甲醛蒸汽溢出,12小时~24小时后打开门窗,放出残余气体,将种蛋移入贮藏室。

2、预热:孵化前对种蛋进行预热,可使胚胎对外界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防止种蛋出汗。先用高锰酸钾或菌毒杀、百毒杀等药物按说明配成所需浓度,将种蛋在药液中浸泡3分钟~5分钟,捞出晾干,放置在孵化室内预热6小时~8小时。

3、孵化管理

①温、湿度的控制:整批入孵的种蛋,以变温孵化为主,温度变化范围控制在30℃~37℃;前高后低逐步降温;分批入孵的种蛋则采用 38℃~38.5℃的恒温孵化。湿度的控制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1天~3天保持65%~70%,4天~28天控制在60%~65%,29天~31天提高到70%~75%。此外,在保证正常温、湿度情况下,尽量通风顺畅。

②翻蛋、照蛋与凉蛋:自动翻蛋的孵化机每2小时翻蛋一次,手动或采用土法孵化时每3小时~4小时翻一次,翻蛋角度为45~90度。大雁种蛋在整个孵化期内需进行三次照蛋。第一次在孵化后第5天进行,拣出无精蛋和死蛋。第二次在第10天进行,拣出死胚蛋,并及时查明原因,调整孵化条件。第三次在第26天进行,主要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决定落盘时间。机器孵化每天定时打开机门两次,孵后16天还要将种蛋从蛋盘架上抽出2/3左右进行凉蛋,凉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土法孵化可通过减少覆盖物,增加通风量等方法凉蛋。

4、助产:大雁种蛋蛋壳较厚,雏雁的破壳齿不是很锋利,有些幼雏不能正常出壳,因此在出雏期间应适时助产。将尿囊血管已经枯萎,内壳膜发黄的、胚蛋用剪刀等在蛋钝部轻轻打开,拨开蛋壳1/3左右,并用手将雏雁的头轻轻拉出,放入出雏器内令其自行出壳。

大雁养殖技术

雏雁的饲养管理

雏雁是指从孵出到满1月龄这一时期的幼雁。这一时期是人工驯化的关键阶段,同时因雏雁消化机能不全,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需精心饲养管理。

1、温度与密度。初生幼雁畏寒怕冷易聚堆挤压造成伤亡,因此必须保持合适的温度与密度。1日龄~4日龄保持30℃~28℃,每平方米20只~25只;5日龄~14日龄保持27℃~25℃,每平方米15只~20只;15日龄~30日龄保持24℃~18℃,每平方米10只~15只;30日龄以后即可脱温饲养。

2、饮水与饲喂。雏雁第一次饮水又称潮口,雏雁出壳后12~18小时,在水盘内放入2厘米~2.5厘米深的0.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将雏雁放入水中自由饮水3~5分钟。饮水后即可开食,开食料为浸泡好的碎米掺切碎的菜叶,也可以是拌潮的配合饲料加菜叶,其比例为1∶2~3。雏雁所喂青料一定要新鲜、洗净、切细;精料宜软不宜硬,但不可过黏。1日龄~3日龄将饲料撒在报纸或塑料布上任其自由采食,每天给料4次~5次,4日龄以后可用料槽饲喂,每天给料6次~7次,并将青饲料的比例提高到70%~80%。21日龄以后,雏雁消化能力大大增强,可适当掺喂一些粒料或碎玉米。雏雁饮水量较多,应保证全天不间断供水。

3、防潮防病。潮湿的环境往往会引发多种疾病,因此育雏室必须宽敞明亮,光照充足,通风顺畅。垫料要清洁干燥无霉变,用具经常清洗、晾晒、消毒。运动场要天天清扫,保持卫生。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喂大蒜汁、青霉素等,可预防疾病。

4、放牧。为增强雏雁体质,尽快适应周围环境,天气晴好时,可在上午把满7日龄的雏雁赶到放牧地自由活动20分钟~30分钟;15日龄以后可将雁群赶到浅水中游泳30分钟~5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30日龄以后便可全天放牧。

大雁养殖技术

商品肉雁的饲养

1月龄至未进入繁殖期之前的大雁为青年雁。青年雁采食量大,抗逆性强,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这一阶段可全天放牧,归牧时适当补充一些精料。待主翼羽完全长出后即可育肥。

对商品肉雁的育肥主要是限制其活动,减少体内养分的消耗,促使其长肉和沉积脂肪 。育肥前根据雁群的数量用木条、树枝、秸秆等隔成若干小栏,栏高60~70厘米。饲槽与水槽挂在栏外,通过栏的间隙采食。一般每栏约1平方米,养肉雁2只~3只。开始育肥前驱除体内寄生虫,育肥前每天喂3次~4次,饲料以玉米为主,另加15%的豆饼,5%的麦麸,10%的叶粉和0.35%的食盐,中午加喂一次切碎的青饲料,保证全天饮水。如此育肥2周~3周达4千克左右时即可出栏。

大雁养殖技术

种雁的饲养管理

当青年雁主翼羽完全长出后,选择体型较大、体质强健、身体各部位发育均匀的大雁留作种雁,并按1∶2~3的雌雄比例调整好雁群。此时的大雁飞翔能力已经较强,为防止逃窜,对未在幼雏时实施断翅手术的大雁,应将其主翼羽拔掉。

留作种用的大雁仍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充精料,饲料的营养水平要逐步提高,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尽可能多地补充青绿饲料,以促使其尽快达到性成熟。野生大雁性成熟较晚,雌雁需3年才能够产蛋,经人工驯养的大雁,其性成熟期可提前至9月~10月龄。

大雁的交配活动需在水上进行,在繁殖期内应增加放水次数,延长放水时间,尤其是上午。一般种雁交配后便开始产蛋,每隔2天~3天产一枚,初产雁年可产蛋 15枚左右,第二年至第六年产蛋量在25枚左右。繁殖期的雌雁腹部比较饱满,出归牧时不要驱赶过猛,最好是选择近处,地势平坦,有充足水源和牧草的地方放牧。放牧期注意观察,如发现有行动不安、四处寻窝的种雁,应及时将其捉住,并用食指按压肛门看是否有蛋,若有蛋应将其送回产蛋窝,防止其养成在牧地产蛋的坏习惯。

大雁高效人工养殖技术

大雁常见疾病的防治

1、小鹅瘟:该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雁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20日龄以内的雏雁易发病,主要在冬末春初季节流行。

【临床症状】精神沉郁、缩颈、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接着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现象,拉稀、少食或绝食。后期严重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黄色浑浊带有气泡或假膜的稀粪。临死前可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

【防治措施】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或采用成年鹅制备的抗小鹅瘟血清,皮下注射0.5毫升即可预防。若雏雁在3天~5天发病,说明孵化器已被污染,应立即停止孵化并进行彻底消毒,然后才能继续孵化。

2、雁流行性感冒:该病又叫雁渗出性败血病,是由志贺氏杆菌引起的雏雁急性传染病。可由病原菌污染饲料和饮水而引起,也可经呼吸道感染。主要在春秋两季流行。

【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很短,感染后几小时就可出现症状,鼻腔有浆液性鼻漏,呼吸困难,发出鼾声,不时强力摇头,严重时脚麻痹,不能站立,病程2天~4天,死前出现下痢。

【防治措施】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口服敌菌灵3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一般4日即可治愈。

3、雁蛋子瘟:该病是产蛋母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发炎引起。

【临床症状】肛门有发臭的排泄物,混有蛋白和卵黄小块,2~6天后,不食不饮,失水,衰弱而死。

【防治措施】口服呋喃唑酮,每只雁25毫克,混合在饲料中连服3天或肌肉注射链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

4、绦虫病:雁绦虫病的原虫为剑带绦虫和膜壳绦虫,中间宿主为剑水蚤或淡水螺。雁若误食了被感染的剑水蚤或淡水螺,绦虫在肠道发育成熟,可严重侵害2周龄至4月龄的雁只。多在春末和夏季发病。

【临床症状】首先出现消化功能障碍,排出灰白色的稀薄粪便,混有白色的绦虫节片,食欲减退,到后期完全不食。生长停顿,消瘦,精神萎靡,不喜活动,离群,腿无力,向后面坐倒或突然向一侧跌倒,不能站立,一般发病后1天~5天死亡。

【防治措施】一是避免在死水塘里放牧,以免与剑水蚤接触。二是经常检查,对感染有绦虫的雁群,应有计划地驱虫,以防止病源传播。三是雏雁与成雁应分开饲养、放牧。四是用吡喹酮10毫克/千克体重,灭绦灵60毫克/千克体重,硫双二氯酚200毫克/千克体重,丙硫苯咪唑40毫克/千克体重,分别用少量面粉和水拌和,然后按计量称取药面,做成丸剂,塞入雁的咽部。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THE END

TAG:高效  大雁  养殖技术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