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种资料可见,古人不仅对妇女妊娠难产已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初步掌握了一些包括剖腹产手术在内的外科手术。那么,中医为什么会拒绝剖腹产呢?
中医拒绝剖腹产有其合理性
》人体有一个系统
这种说法比较抽象,但又确实用客观仪器观测到了一些这个系统存在的事实,这就是被我们当作神话传说了数千年的“经络”系统。这套系统在目前的研究看来,大部分还是与古籍记载相吻合的。
》经络巡行在人体的表层
表层有点过于抽象,那么我给个稍微具体一些的解析:在四肢,这个表层应该是从骨膜到皮肤表面;在躯干部位,应该是在深筋膜之上到皮肤的表层。
》经络于人体有何作用
古籍里认为这是运行气血的系统。但是现代研究的结果更倾向于其是一套与神经系统并行的信息传导系统。如果其出现了问题,就会令我们的一部分信息获得受阻。这部分信息可能与“灵感”,或者说得时尚些叫“第六感”有关系。也可以说,经络系统的状态良好与否,与我们的直觉密切相关。
剖腹产阻断了经络
当女性接受剖腹产的时候,刀会划破皮肤、脂肪、筋膜、肌肉、深筋膜……直到剖开子宫,取出胎儿。因为刀口愈合后,在刀口的部位已经不会有过去的正常组织,而是取而代之为疤痕组织。这个过程其实已经伤害到了以正常组织为载体的经络系统。无论是现在的横切开还是过去的侧切口,都会阻断某一部分的经络。因为横向循行于腹部的有带脉,而纵向循行于此的有任脉,无论如何,都会损伤到一条。
两害相权取其轻
可能有的女性朋友会认为“两害相权,取之轻”、“伤一条经络比之分娩的痛苦,还是轻一些的”。我承认,如果顺产会令你陷入生命垂危的境地,的确损伤一条经络是轻的。但是如果只是因为你的心理原因,只是因为单纯的害怕,就不顾妇产医生的建议非要选择剖腹产呢?那在我看来,损伤可能就很不值得了。 因为经络在人体身上是彼此连接的,损伤了其中一条,一定会影响整个系统。我们的身体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哪怕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一个大变革。我们又怎么能轻易地认为对自己身体的小伤害是微不足道的呢?
剖腹产除了伤害经络,还会使体质严重下降
中医看来,手术之后,女性会变得体质虚弱,而此时又赶上必须哺育婴儿,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种过劳,可能会对日后产生诸多的不利,也可能是很多产后病的隐患。虽然现代医学对这方面是不太在意的,但是我想各位自己的生活经历也会对中医所说有所印证吧。谁又知道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是否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有可能给出一个与中医不谋而合的意见呢?
说了这么多,不是让各位育龄女性朋友“恐慌”剖腹产,而是在选择这种方法时,多问自己几次:这真的有必要吗?为了避免一时的痛苦,而换来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甚至一生的痛苦,值得吗?毕竟,更多的妇产科医生还是会建议你自己生的,那么也就是说你其实并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脆弱。
都说剖腹产会使产妇和胎儿在分娩时危险减小,剖腹产是否比阴道分娩更理想?
● 剖腹产手术只是一种万不得已的分娩方式,是用来解决难产、保全胎儿和产妇生命安危的一种应急措施,不能盲目选择。
● 实际临床中,产妇在剖腹产术后并发症要比阴道分娩多,如生殖道感染、伤口感染、产后出血、其他组织器官被损伤,或导致静脉栓塞或肺栓塞等危险并发症。而且,在分娩时要比阴道分娩的产妇出血多,有时甚至需要输血。
● 对于产妇的远期健康影响,一些术后随访和追踪资料显示,剖腹产术后很多产妇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宫外孕,再次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或形成前置胎盘引起大出血等现象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一旦意外妊娠时人工流产术难度增大,容易引起子宫穿孔或流产不全等后果。再次妊娠足月分娩时,子宫伤口容易裂开或发生胎死宫内、腹腔内出血等危急重症。
剖腹产可使胎儿不受任何挤压,顺利地从腹中取出,是一种对胎儿有益无害的分娩方式吗?
医学研究证明,未经产道试产,并在未临产前就以剖腹产方式分娩的新生儿,新生儿期并发症较多。
》剖腹产儿综合征
新生儿由于缺乏阴道分娩过程中的挤压,肺液不能被清除,出生后容易引起窒息、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羊水吸入等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或使羊水咽入消化道而致咽下综合征,如出生后发生呕吐、吃奶差等表现。
》新生儿感染
剖腹产术后,产妇可能会因麻醉或腹痛、行动不便、哺乳困难、母乳不足等,引起新生儿低血糖、脱水、黄疸等并发症。研究证明,剖腹产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G水平要低于阴道分娩儿,出生后容易感染。
》新生宝贝感觉统合失调
如果剖腹产手术较为困难,也会使婴儿的皮肤、骨骼、神经等组织在出生时受到损伤。 资料证明:剖腹产的宝贝与自然分娩的宝贝在智力上并无差异,但剖腹产的宝贝的适应能力要比自然分娩的宝贝的适应能力差。
人的皮肤是触觉学习的器官,它具有正常的防御性反射,宝贝要通过皮肤认识自身和环境,从而对客观世界有一个正常的反应。正常经产道分娩的胎儿会受到宫缩、产道适度的物理张力改变等,使胎儿的身体、胸腹、头部有节奏地被挤压。
快捷的剖宫产使胎儿失去了分娩过程中被挤压的经历,缺乏了早期大脑和皮肤的压力触觉感受,容易出现触觉感、本体感以及前庭平衡感的失调,即“感觉统合失调”,在成长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以触觉防御性反应过度为主的诸多的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