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朋友在医院做完检查后,拿到检查单,发现自己的结果为甲状腺结节钙化4a,这是什么意思呢?要怎么办?
甲状腺结节钙化4a是什么意思
1.甲状腺结节钙化
是指在B超或者CT影像诊断的基础上,发现甲状腺结节的钙质沉积的一种病理改变,光知道这一点并不能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
2.甲状腺结节4a
甲状腺结节ti一rads4a类,是将甲状腺超声图像按统一的报告结论体系TI-RADS表述的一种类别,表示甲状腺结节有一定的恶性可能,恶性风险在3%~30%之间。
综上所述,患者甲状腺结节钙化存在3%~30%左右的恶性可能,需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切诊断。
甲状腺结节钙化4a要怎么办
1.穿刺活检
如果诊断出甲状腺结节钙化4a,为了排除恶性的可能,建议进行选B超下细针穿刺活检,从甲状腺结节中吸取一点甲状腺组织,然后由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该组织。依据观察细胞观察结果结果,再结合其他体症、检查结果等判断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甲状腺结节。
2.中药治疗
由于存在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诊断出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后,首先用中药做调理治疗,并且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去医院做检测,如果发现强光斑的面积减小,则说明中药有效,如果无效则可选择手术。
3.间隔回访
如果没有进行穿刺活检,没有明确甲状腺结节为良性的,那么建议在短期(3个月)间隔回访,以免出现恶化。
4.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时需要手术治疗:
1、确诊为恶性肿瘤。
2、经过穿刺和一系列综合检查没有确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但是高度怀疑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有粘连、年龄很大或者很小的患者)。
3、肿瘤很大,出现了压迫、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甚至有的肿瘤明显影响到了呼吸。
甲状腺结节超声图像结论分为哪几类
甲状腺结节彩超TI-RADS分级如下:
1类:正常的甲状腺,无病灶恶性风险为0。
2类:可确诊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为0,临床建议长期(12个月)间隔随访。
3类:良性可能较大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3,临床建议中长期(6个月)间隔随访。
4A类:有一定恶性可能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在3%~30%之间,临床建议首选短期(3个月)间隔随访;次选细针穿刺活检;若活检结果阴性,继续短期随访。
4B类:有相当恶性可能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在30%~60%之间,临床建议首选细针穿刺活检;若活检结果阴性,短期间隔重复穿刺,或考虑手术治疗。
4C类:有极大恶性可能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在60%~95%之间,临床建议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次选细针穿刺活检后手术治疗。
5类:可确诊的恶性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95,临床建议立即外科手术治疗。
甲状腺结节钙化形态分类
1、细小钙化
砂砾样或针尖样多发钙化,这类钙化恶性可能性极大,产生机制不明,可能与肿瘤细胞代谢或坏死后钙盐沉积所致。需要活检明确或手术。
2、甲状腺囊肿囊壁钙化
多为良性,其发生原因为囊液内的钙盐沉积。
3、点状钙化
多见于胶质蓄积结节,结节形态良好,年轻人中常见。
4、粗大钙化
多发粗大钙化恶性可能性大,单发的粗大钙化良性多见。需要活检明确或手术。
5、团块状钙化
整个结节大部分被钙化占满,多数为甲状腺结节纤维化钙化,良恶性难以鉴别。由于组织太硬,活检往往失效。
6、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伴钙化
尤其是囊肿内有实性部分乳头状凸起,实性部分的钙化同样考虑恶性可能。
怎么确定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恶性
和其他疾病诊治一样,需要一系列的诊疗过程,缺一不可。
如:
一、病史与体检
病情、病程、甲状腺功能;头颈部放射病史,甲状腺肿瘤的家族史。
体检可以发现异常甲状腺肿大,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颈淋巴结的情况,甲状腺结节伴有声嘶、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颈部异常肿大淋巴结等均是恶性肿瘤的临床证据
二、实验室检查
血清降钙素、cea水平显著升高提示髓样癌M TC,对于有M TC 或M EN 2 家族史的患者,应检测基础或刺激后血清降钙素水平。
三、影像学检查
b超是最主要的检查,可以根据b超的表现进行分级,判别恶性的风险,有经验的b超医师可以发现1-2mm的甲状腺癌。当然,需要的情况下也会增加ct,MRI的检查。
四、细胞学检查
细针穿刺可获取结节部分组织,是术前可获取的最高级别证据,是有效及可靠的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方法。通过有经验的操作者及细胞病理学专家的努力,FN A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5%。
在细胞学标本中,也可应用部分分子病理学指标进行辅助诊断,如BRAF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提供更多肿瘤相关信息,帮助诊断
五、临床医师的判断
临床获取的检查有着个体化的特征,任何检查也都存在缺陷如假阳性、假阴性的可能性,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所有检查综合判别。
甲状腺结节要注意什么
1.甲状腺结节钙化患者应少吃海鲜,并尽量避免进食含碘量丰富的食物,如海带、虾皮和紫菜等。
2.平常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尽量以清淡为主。
3.禁食生甲状腺肿的食物:如:卷心菜,白菜,油菜,核桃等。
4.禁饮烟酒、浓茶、咖啡。
5.避免劳累,要注意多休息。
6.保持心情的舒畅,避免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