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的死亡,最难让亲友接受,其中又以心肌梗塞为最常见的杀手。心肌梗塞发作,是因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遽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不过心肌梗塞并非那么无法预期,如果一个人存在下列危险因子三项以上,却没有进行相关检查与防治,让自己尽可能减少或控制这些危险因子,那么不论哪个年龄层,若突然发作死亡,其实不令人意外。
心肌梗塞的原因
民众可自我检视下列七项危险因子,若符合高危险群定义,不论年龄为何,都应接受运动心电图或核子心脏医学扫描等检查,以了解目前心脏血管的病变状况:
一、年龄:男性大于四十五岁,女性大于五十五岁或已经停经。临床上,男性的确较女性好发、发生年龄也较早,特别要提醒的是,国内女性平均停经年龄是五十二岁,因此若在五十五岁之前就停经,那个时间点就符合年龄这项危险因子。
二、家族史:家族中曾有人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心肌梗塞、缺血性脑中风,家族史必须扣除老化因素,指的是家族中有男性在五十五岁之前、女性在六十五岁之前就提早罹患这些疾病。
三、高血压:高血压对健康的影响是全面性的,除了容易和糖尿病伴随产生,还会使得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造成中风;对心脏的影响包括心室肥大、狭心症、心肌梗塞而猝死;对大血管而言,也提高主动脉瘤、主动脉剥离的机率。
四、糖尿病:糖尿病容易造成大、小血管病变,也增加血管阻塞风险。
五、高血脂:总胆固醇大于200mg/dL(每百毫升血液超过二百毫克)、低密度胆固醇也就是俗称「坏的胆固醇」大于130mg/dL;而高密度胆固醇也就是俗称「好的胆固醇」,男性小于40mg/dL、女性小于50mg/dL。
六、抽烟:抽烟容易导致血管硬化、阻塞,同时也会降低血中好的胆固醇。
七、肥胖与不运动:肥胖可从两项指标来观察,一是身体质量指数(BMI),若BMI值在二十四至二十七为过重、超过二十七为肥胖,另外建议也要看腰围,男性超过九十公分、女性超过八十公分就是肥胖。
至于运动的定义,表示每周运动时间不应少于一百五十分钟,最推荐的运动就是快走、慢跑、游泳、骑脚踏车;至于运动是否够量,可用(220-年龄)╳70%来推估自己的最大心跳数,每次运动应达到这样的强度,否则不算达到运动的效果。
心肌梗塞怎么预防
冠状动脉要达到七成以上的严重狭窄、甚至引发心肌梗塞,往往都是十至十五年以上的累积,这些危险因子的形成,扣除年龄与家族史是无法选择之外,也都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因此绝非无法事前预防;然而也像是连环炸弹一样,比如肥胖者,通常也会合并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的三高症状,让自己一下子就曝露在高度的危险因子下。
近年来心肌梗塞也常见于四十岁以下的中壮年,多半都有肥胖问题以及抽烟习惯,而且这些人由于自认还年轻,因此往往没有事先做检查,而不知已有冠状动脉狭窄,甚至连胸痛等前兆也轻忽,因此发作后反而致命率极高。
将危险因子控制到最低才是最佳防治之道,因为血管若没有阻塞到一定程度,运动心电图等也未必测得出;若阻塞已达五成以上,这时不论吃药或运动,都只能延缓恶化的速度,在没有施以手术介入的情形下,血管阻塞不会因吃药而自然恢复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