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南通市通州区2021年科技人才新政 南通市通州区2021年科技人才新政策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17 23:30:12
The Beginning

  近日,“创新智慧谷 理想栖息地”通州区科技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通州区创新发展成果及相关科技人才新政。

  一、人才政策

  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先后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85名,入选省、市、区人才计划577人次,年销售超亿元人才企业4家,挂牌上市和进入上市轨道的人才企业9家。我区也多次荣获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本次创新发展大会期间,我区将出台《关于加速建设人才高地 推动通州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16年之后,时隔5年出台的重要的综合性人才政策。与“老政策”相比,新政产业贴合度更紧、人才覆盖面更广、项目资助额更高、部门联动性更强,彰显了区委、区政府抓好人才工作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也充分体现了通州的爱才之心、引才之切、用才之诚。新政围绕人才来通发展的时间线,从引进、支持、保障三个方面提出15条务实举措,力求出实招、讲实效、落实处。

  1、高质量引进人才。

  按照顶尖人才、双创人才、急需人才、青年人才、特殊人才等类别,量身定制引进政策,对特别优秀或创新创业项目有重大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扶持,力求对象更加精细、范围更加全面,对广大英才敞开怀抱。

  2、系统性支持人才。

  通过支持培训、竞赛、人才计划申报等,助力人才个人成长。通过创业场所3年免租,人才产品首购首用,孵化期满配套扶持等,覆盖企业成长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拨投保贷贴”资金扶持体系,链条式解决创业融资难题。

  3、全方位保障人才。

  形成“党委总揽全局、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政府部门分类实施、用人单位主体负责”的人才工作格局。落实关爱激励措施,从住房、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实行“一卡通”绿色服务,解决人才创业后顾之忧。除此之外,通过设立引才奖、英才奖、特殊贡献人才奖,营造浓郁的引才、荐才、育才氛围。

  二、科技政策

  为进一步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全面提升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考虑现阶段通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南通市创新政策和我区原来的科技政策,这次出台的《通州区推动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彰显了通州创新特色,更加注重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政策意见》由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深化开放合作创新、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科技创新服务7大类20条组成,其中科技创新14条、知识产权4条、金融创新2条。

  1、培育科技创新企业。

  包括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招引、加强科创企业招引、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四个方面7项政策,主要是支持加大培育、招引创新主体,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深化开放合作创新。

  包括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拓展国际化合作交流两个方面3项政策,主要是引导企业借助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引进外国高端人才、外国专业人才资源为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发展服务。

  3、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包括鼓励企业申报科技奖项、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科技资源共享三个方面4项政策,主要是激发创新资源缺乏、能力不足的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小微企业借助省市大型共享科学仪器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强化平台载体建设。

  包括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推进中介机构绩效评定两个方面7项政策,主要是引导企业加强平台设施条件建设,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促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技术服务机构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科技服务。

  5、开展科技金融创新。

  包括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扶持科创企业上市两个方面7项政策,主要是给予科技型企业金融信贷支持及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做大做强。

  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包括加强专利授权资助、突出知识产权强企培育、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护航四个方面7项政策,主要是支持企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发挥知识产权最大价值。

  7、优化科技创新服务。

  包括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强成果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社会民生科技三个方面3项政策,主要是鼓励企业开展技术转移转化,支持镇区园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支持社会民生领域科技创新研究。

  【拓展】

  

THE END

TAG:人才  企业  政策  通州  科技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