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扬州有哪些古代书院(古代有名的书院)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20 11:26:00
The Beginning

  梅花书院

  

  Hi!我是姚鼐,梅花书院第一任山长。

  我上任前书院就有了,不过最早的名字叫甘泉行窝,源于明朝主考官湛若水来扬州的一次讲学。

  从最早的梅花岭畔,复在东关街重建,后来定居广陵路,书院建筑至今完好保存,也是近五百岁的扬州“最牛学校”。

  “与时俱进”这个富有时代感的用词,就是我的发明。书院创新开设了“孝廉堂”,举人们进京赶考前进行集中培训,接受名师指点,相当于现在的高考补习班。

  书院培养出了4名状元,1809年送考有4人被选中,洪莹是从扬州考出去的最后一位状元。

  1905年,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合并,书院教育退出历史舞台。如今这里是扬州书院博物馆,也欢迎粉丝们来打卡。

  安定书院

  

  Hi!我是王步青,安定书院的第一任山长。

  1662年,书院在扬州旧城三元坊附近落户,后来举家迁到了东关街疏理道。

  书院的取名,是为了纪念宋代杰出教育家、“安定先生”胡瑗。

  当年康熙皇帝南巡,为我院题赐“经术造士”,这也是我们书院的办学宗旨。

  来我们书院主讲的老师,个个都是品学兼优的大家,如博览群书的学者杭世骏,“江左三大家”中的赵翼、蒋士铨,著名骈文家吴鼒,还有与梅花书院交流的名师,如金兆燕、顾惇量、夏宾、李保泰、范鉴、王嵩伯等。

  在书院求学后成名的有“常州三杰”之一洪亮吉;被袁枚誉为“天下奇才”的孙星衍;训诂大家段玉裁、段玉成兄弟,时称“二段”;著有《杜学指南》的杨伦等。

  正谊书院(董子祠)

  

  Hi,我是来自西汉的董仲舒,你们可以叫我董爹爹。

  我是“儒家思想”的代言人,后人将我与孔子、朱熹并称为“儒学三大家”。

  我与扬州渊源颇深,曾辅佐江都王10年,倡导“正谊明道”,并将其作为自我修炼的最高境界。

  扬州人修了一座正谊书院,还为我建了一座董子祠,一代代后学在这里求学出仕。

  时光穿越到2100多年后,当年的书院已成为汶河小学北柳巷校区,但“正谊明道”的育人思想,仍然绵延传承,我很是欣慰。

  仪征乐仪书院

  

   Hi!我是沈廷芳。沈阳的沈,沈廷芳的廷芳。

  1768年,我的学生、仪征知县卫晞骏在涉园废址上创建乐仪书院,盛情邀请我做了首任掌院。

  书院的名字源自《诗经·小雅·菁莪》“既见君子,乐且有仪”之句。

  乐仪书院也是名师汇聚,除了我之外,史学家赵翼、国子监祭酒吴锡麟、著名学者王芑孙、状元翰林院修撰朱昌颐、学者吴孝铭、榜眼吴清鹏等先后担任过山长。

  脍炙人口的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就是我的继任者赵翼写的。

  我们还延请了文化名流蒋宗海、秦恩复、沈岐、徐培琛等来书院主讲。“诵读经史百家”的汪中等受业于此。

  乐仪书院鼎盛时期学额240名,也有了后来“占籍仪征”之说。

  宝应学宫

  

   Hi!我是王式丹。宝应学宫毕业的学霸。

  我的“母校”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历代都有重修,现存主要建筑有迎秀门、状元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鼎甲坊等。也是扬州地区现存的唯一一座文庙。

  明永乐十九年,我的学哥高昭成为宝应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在明清两朝,宝应共考中进士54人,举人202人,贡生502人。

  就在同一年中,我考了状元,季愈中了榜眼、朱士彦摘得探花,一县三鼎甲俱全,学宫为此专门建了鼎甲坊。

  再说说从宝应学宫走出去的数百位学兄学弟,如仲本、朱应登、乔可聘、朱士彦、刘台拱、王懋竑、成肇麟等,后来无一不是政绩非凡、清正廉明。

  致用书院(高邮)

  

  Hi!我是章希瑗,也有人叫我章邦直。

  1897年,我在高邮知州任上时,创办了珠湖致用书院,新建校舍77间,规模不小。

  书院取名“致用”,取自《周易》“备物致用,以利天下”之句。“学以致用”就是从这里得到发扬。

  有别于传统的书院教学,致用书院在当时开风气之先,主要教授的课程是数学与英文。学生名额30人,类似于现在的小班化教学。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从上海挖来了数学大家龚子英,他将前辈数学家项名达所著《勾股六术》讲解得深入浅出,颇受学生喜爱。

  在书院向新兴学堂过渡时,我们在书院内设学堂,也是全国范围创办较早的官办小学之一。现存“高邮致用学堂碑”就是最好的注脚。

  100多年过去了,如今这里是江苏省高邮第一实验小学,薪火相传,人才辈出。

THE END

TAG:书院  我是  宝应  扬州  高邮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