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孙秀梅家庭教育直播观看指南+观后感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20 17:18:24
The Beginning

孙秀梅主讲的《家庭教育与安全教育》教育专题节目

  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将于2021年11月20日(本周六)早上8:00左右播出由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孙秀梅主讲的《家庭教育与安全教育》教育专题节目(时长40分钟),主要内容是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各班主任提醒学生家长按时收看。

  ——观孙秀梅《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有感

  上午和女儿一起观看了孙秀梅校长的直播《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看完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孙校长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家庭教育的责任有哪些,三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四是孩子希望父母的角色定位有哪些。

  我看完以后最深的感受是:爱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伟大的工程,绝不是嘴上的“心肝”或要求的严厉所能够概括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不同。以往物质匮乏,家庭孩子较多的时候,能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爱了。到如今,生活条件大幅度提升,每个家庭孩子的数量又维持在1到2个之间,父母对子女的爱仿佛突然间放大了无数倍,爱本无错,可是对孩子密不透风的爱,却常常把娃压得透不过气来,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没错。可是当爱变成了管控,压榨孩子的自由,这就是变相的自私了。父母的焦虑、好胜、不安带给孩子的,不是积极胜任父母眼中“乖孩子”的角色,而是让他感到恐惧和窒息。

  前两年,有一段时间,“北大留美学生拉黑父母”的事炒得沸沸扬扬,一位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写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起因是父母对他全方位地包办,不允许有一点自由。社交只限于大院内,交朋友需要父母审核通过;穿衣服要由父母决定,哪怕是学校规定的演出服,父母不同意,他也只能不按要求着装,并在表演中“鹤立鸡群”。

  这个孩子无疑是优秀的,考上北大留学美国,拥有大多数同龄人都难以企及的人生阅历。但他内心是惶恐的、失落的,因为父母对他的爱肆意操控,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将孩子当成私人物品而丝毫不给他自由。决裂是必然的事,正如他控诉的那样:“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他们所有的付出只是为了控制。”

  这个孩子在和父母沟通无望的情况下,选择了决裂。而还有一些人,因为无法摆脱也无力摆脱父母的这种高压的爱,正在“享受并熬着”,演员朱雨辰就是如此。妈妈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达到了网友所说的“泛滥”的地步。朱雨辰的妈妈说自己在用整个生命去对待儿子,儿子做饭好吃她反而觉得愧对孩子,认为这是妈妈的失职,儿子交女友每一个都要干涉,对儿媳妇的要求就一个——“像我对儿子那样对他,女人就该贤妻良母。”

  所以,家长“方寸大乱”的爱,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 范围:包办孩子的一切,小到生活细节,大到人生选择。

  2、 手段:对孩子实行严格的管控,虽然自己并意识不到。

  3、 行为:不允许孩子提出反对意见,如果孩子“反抗”成功,父母会觉得特别伤心。

  4、 心理:为你好!

  打着爱的名义,行控制之实,父母给出的理由出奇一致:安全、省心,这是父母的经验之谈,你只要照着走就行了,会少走弯路。父母一遍遍向子女强调要“相信父母”,其实却是在变相地表明 “父母并不相信孩子”。爱像蜘蛛网,织罗万千,密不透风,阻断了孩子与外界的联系,也阻断了孩子思考的能力,最终害他失去独立的认知。父母过度的干预,剥夺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很多心灵侏儒的出现。

  父母爱之深,失了分寸会成娃负担,所以,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不要将教育的责任都转嫁到老师身上,不要因为爱让孩子失去了自我。别让孩子因为爱而渐行渐远。

  低头对照自己,猛然发现我的问题也不少!小瑾啊,妈妈以前有那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啊,幸亏你还是妈妈的知心女儿,幸亏孙校长的直播让我醍醐灌顶,我庆幸自己看到了这一次直播。

  是啊!对孩子的爱其实不必那么沉重,父母“放手”,才能给孩子“一搏”的机会。

   -----开发区中学七2班许妈妈

  ——观孙秀梅教育专题节目有感

  古人云“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自古以来,教育工作者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格,学校(私塾)教育、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并且在教育内容、教育程度上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家庭教育以伦理之道为主,并在儿童懵懂之际就开始浅显易懂的启蒙,而学校教育则更加深入的灌输“君臣父子”等伦理并传授“听说读写、琴棋书画”等能力,这种模式其实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更新与改变。

  但如今,信息、物流、理论等各方面呈现爆炸性发展,时间、空间却不断缩小,一只蝴蝶挣翅,可能引发万里之外的一场浩大风暴。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塑造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必须打破原有分工、模糊原有界限,并都需积极、主动的提升自己在小孩教育过程中所占的比例、重要性、参与度。

  这种情况,对学校、家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家庭教育。在以前,一位家长经常嘱咐孩子“听老师话”、“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然后给做家庭作业的孩子端茶送水,驱赶蚊蝇,评论下孩子字写得漂不漂亮、端不端正,似乎就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家庭教育的责任,而如今,是远远不够的。家长需要更大的视野,更大的格局,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定下合适的“小目标”与“大目标”。要排除目前铺天盖地的自媒体、短视频、毒鸡汤中不良信息的干扰,培养对孩子“奢与俭”、“贫与富”、“贵与贱”的正确认识,形成健康的价值观;结合社会热点时事,如“防疫”、“抗洪”等,灌输其正确的人生观;更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大背景下,培养其正确的“家国观”!

  综上所述,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进步,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对家长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作为家长,唯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体现家庭教育的价值。

  --------开发区中学七2班蔡妈妈

THE END

TAG:孩子  父母  家庭教育  家长  妈妈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