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聊城老人防疫新要求有哪些? 聊城防疫最新政策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22 21:39:41
The Beginning

  聊城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常态化防控指南(2021年8月版)问答如下:

  1.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出了哪些新的防护要求?

  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高风险人群,主要对养老机构和居家的老人两个方面来提出防护要求。

  对于养老机构:

  一是入口处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探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核验健康码并进行登记,体温正常者方可进入。

  二是封闭管理期间,不允许探访。非封闭管理期间允许探视的,控制探访人员数量、活动区域和探访频次,必要时可实行预约管理。

  对于居家的老人:

  一是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有慢性肺病、心脏病的老年人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戴口罩。

  二是避免前往人员聚集、空间密闭的场所,如棋牌室(麻将馆)等。

  2.对建筑工地等场所有哪些防控要求?

  建筑工地的主要风险是人员流动性大,易聚集,架子工、钢筋工等户外作业工种人员防护不到位。

  针对上述问题,一是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二是做好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是加强来访人员管理,体温检测、核验健康码并进行登记,正常者方可进入。

  四是优化施工工艺和工序衔接,降低施工现场不同作业队伍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五是加强作业岗位工作人员个体防护。

  3.对口岸、码头、机场等高风险场所,有哪些新的防控要求?

  口岸、码头、机场等高风险场所是“人、物、环境同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导致近期聚集性疫情暴发关键风险点。

  对此类场所,一是加强入境人员和车辆信息管理,确保闭环式“点对点、一站式”转运和无缝对接,实现从“国门”到“家门”闭环式管理。

  二是加强入境货物检测和消毒,强化冷链物品追溯管理,并做好检测和消毒等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定期进行督导和抽检评估。

  三是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个体防护标准。

  高风险岗位人员要相对固定,登记造册,实行闭环或封闭管理,增加核酸检测的频次。

  4.对跨境铁路客运和道路客运等有哪些新的防控要求?

  一是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二是细化提升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防护等级。对于负责入境火车或汽车的司机、乘务员、保洁员、搬运员等,在工作期间全程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其他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

  三是通过合理组织运力,限制售票、包车团组人数等措施,分区分级控制铁路和道路客运的客座率。

  5.对入境航班、机场保洁人员、司机等高风险岗位有哪些防护要求?

  机场保洁人员、境外和境内航班保洁人员和机场司机等是高风险岗位人员,也是近期疫情暴露出的薄弱环节。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指南修订从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和个人防护等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具体包括:

  一是主动接种疫苗,定期接受核酸检测。

  二是工作期间非必要不接触其他岗位的人员、非必要不去入境航空器和进口货物等高风险等级场所。

  三是清洁消毒过程中应按照相应规范、指南使用合适的消毒剂以确保消毒效果有效。

  四是保障入境航班的保洁人员和司机岗位和休息区域等应固定,避免混用和混流。

  五是入境航班或国内航班始发地所在城市存在中、高风险地区的保洁人员收集的垃圾、废物应按相关规定统一处理。

  6.对机场装卸工人等工种的管理,有哪些新举措?

  机场装卸工人尤其是负责国际冷链货物和中、高风险普通货物装卸的人员是高风险岗位人员,主要从管理和个人防护两个方面提出防疫要求。

  一是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二是机场货物装卸工作人员的不同活动区域应予以区分标记,保证物理隔离,相互不应交叉。

  三是地面货物装卸、转运、分拣、搬运等操作人员应按货运航班风险及货物类型进行区分,人员应相对固定,避免混排。

  四是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个体防护标准。直接接触国际冷链货物、国际中、高风险普通货物的装卸人员,应穿戴颗粒物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橡胶或丁腈手套、一次性条形帽、护目镜或面屏。


THE END

TAG:人员  防护  一是  工作人员  疫苗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