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村BA”出圈之后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13 21:07:38
The Beginning


3月27日,贵州台江。“村BA”总决赛的比赛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人群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沸腾的海。但比赛结束后10多分钟,能容纳两万多人的球场,逐渐露出干涸的底部。

3月25日至27日,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此举办。这个通过乡镇赛、县区赛、市州半决赛、省级常规赛和总决赛五级联动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村BA”。

离球场一路之隔,王兴文开了家烧烤店。最忙的时候,两小时他炒了近百份饭,左手虎口磨出了水泡,颠勺手腕酸疼。但在忙碌过后抬起头,一个小时的时间,街道上“人一下子走光了”。沸腾的水,恢复了平日的凉意。

根据台江县提供的数据,3天2夜的村BA总决赛,共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黔东南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40%。

在一年中的更多时候,台盘村是冷清的,按政府数据,2021年台江地区生产总值40.79亿元,排名贵州省第87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9元,长期低于贵州省平均水平。县委书记陈震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说,“咱们台江是真‘穷’,咱们老百姓是真‘苦’。”

3月25日,总决赛开赛当晚,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吴晓东身着苗族服装现身决赛现场,“比赛过后,我也希望大家在台江多耍几天,我们台江有很多景区,是值得大家游玩的。”他顿了顿,大声喊出:“风里雨里,我在台江等你们。”

吴晓东说,村BA的火爆,让台江县乡村振兴、旅游和产业发展有了抓手。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但这至少提振了全县的信心,“台江能有这样一个亮点,我们想办法让其他工作借助村BA的影响力,持续搞热。”

燥热的现场

“帅哥,要不要来两串好吃的?”3月25日,大学生石坚被一路吆喝着走到球场,离球场越近,小贩越多。台盘村在球场上方的空地,规划了60个摊位,但更多人推着小推车赶来。最后摊位数量,连村主任岑江龙也“无法统计”。

球赛晚上7点半开始,不到下午1点,观众席已经坐满,晚到的人只能在球场周围站着。

不光是座位,石坚连问三家旅店,房间都已爆满。第四家旅店,一位本地师傅见外来的年轻人不易,将屋子让给石坚,才算晚上睡觉有了着落。

石坚回忆,球赛还没开打,现场就燥热起来。

不知是谁起的头,开了瓶二锅头,站起身喝了口,把酒传给下一个人。接过酒的人没有半点扭捏,仰起脖子就喝。有人站起来,又有人坐下去,人海中涌起浪花。现场响起“呜——呜——”的声音,这是苗族人斗牛场上的喝彩方式。

有姑娘丢了部手机,主持人帮她吆喝:“姑娘是外地来的,朋友们帮忙找找手机。”没一会儿,就有个孩子捡到。主持人用贵州方言说,“小娃娃乖得很,奖你一个猪脚。”小孩儿拎着猪脚,大家都止不住地笑。

艾师傅在球场五六米外,开了家五金店。挤不进现场的球迷,开始打金属梯子的主意。一把梯子卖170元,租的话交170元押金,租金50元。担心观众从梯子上摔下来,这单生意他并不想做。但不管他同不同意,有人一边扫付款码,一边扛起梯子就走。五六个人挤在一架梯子上,租出去七八架梯子,坏了三架。


3月25日,村民搭梯子观看黔东南队和铜仁队的比赛。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赛前,台盘村村民签署了《“村BA”赛事期间家庭安全责任承诺书》,其中规定“不得私自将自家民房提供给游客观众上楼参观,以免造成垮塌事件。”

杨智健在球场10来米外西侧,有一栋施工中的自建房,楼梯还没装上栏杆。东边有房屋遮挡,在三楼天台,也看不到罚球线,只露出球框一角。但还是有几十号人冲上屋顶,站满一排。直到乡里的工作人员赶来规劝,他们才下楼。

第二天的决赛,石坚吸取了昨天的教训,中午12点多,就来到球场占座,但即使这个时间,视野好的位置也坐满了人。他在球场台阶前的内侧,找到一个凳子,这是边上大姐摆的,“你可以坐,花15块钱买把凳子。”

刚坐下,石坚就感觉到尿意,但“这位置太珍贵了,没舍得走。”他又憋了三个多小时,不时回望身后乌泱泱的人群。最后将凳子交给身边人看着,拨开人们的手臂,像是走出一片茂密的丛林,一个劲地说“让一让”。


3月25日,总决赛开始前台盘村一家摊位贴出了凳子出租的广告。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3月27日,冠军争夺战。由黔东南州对战遵义市。

黔东南州22号球员欧明辉,是台江人,15岁第一次来台盘村打球。在这片熟悉的球场,“人越多我越兴奋”。第一节开始不久,遵义队投球被黔东南州抢断。欧明辉快速向侧翼跑动,鼓掌向队友示意。队友持球切至内线,传球给欧明辉。欧明辉跳起投出,命中三分球。

黔东南州23比8领先,主持人说“我们一起为遵义队加油打气好不好?”在主场黔东南州,场上响起“遵义队加油!”随后,遵义队投进该队全场第一个三分球,现场又响起欢呼声,有观众敲响脸盆。

打球时,欧明辉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篮球上。只有进球后,他会瞄一眼看台,有观众把手举过头顶鼓掌。球迷的呐喊欢呼,在离球场一路之隔的烧烤店老板王兴文听来,“像打雷一样。”

离终场结束还有20秒,双方分差缩小到3分。现场回荡着“呜——呜——”的喝彩声。最终比分定格在68比65,黔东南州拿下比赛。

欧明辉被评为最有价值球员、得分王和抢断王,冠军奖品是当地特色的台江鲤吻香米和苗族银帽。欧明辉把带牛角的冠军奖杯举过头顶。球场上,他有“欧牛王”的绰号,夺冠后他也像是一头牛。


3月27日,黔东南州队夺冠后,欧明辉举起带牛角的冠军奖杯。受访者供图

“接待能力还是不行”

3月30日,村BA总决赛结束后第三天,台盘村内“球迷食府”的老板娘欧阳妍童还在处理饮料瓶。三麻袋卖了36块钱,“这还是服务员卖完剩下的。”

48岁的欧阳妍童,打扮和村里同龄的妇女不同。画了眉毛,涂了淡淡的口红,腰间斜挎着包。她是台江县城人,每年农历六月六台盘村举办篮球赛,都赶来看。比赛从白天打到晚上,再从晚上打到白天。因为吃饭的地方人太多,她总是趁凌晨天还没亮,回家吃口饭,睡一觉再赶回来。

去年夏天,村BA火爆出圈,她有了开餐馆的想法。

今年1月,投资十七八万的两家餐馆正式开张。一家主打地方特色,卖各类米粉、清汤狗肉和青椒辣子鸡等;另一家迎合外地客人口味,16块钱8个菜,有荤有素,做“没那么辣”的自助餐。

当了三个多月掌柜,欧阳妍童总结出经验,“做这个生意,关键是要等得起。”平日里基本没有生意,卖点早餐,偶尔朋友光顾来吃口饭。餐饮店周末火爆的定律,在这里也失效了,因为“这边没有什么周末”。她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来这里想着一定能赚钱是不可能的。”

但比赛前一天,光是记者和工作人员就把店里14张桌子包圆儿了。正式开赛的两天半,一桌客人刚走,另一桌客人又来,门口还有一拨人在等。不必担心翻台率,赶着看球赛,“吃饭像是打仗一样。”

给欧阳妍童供鱼的企业,送来一个易拉宝,让她写上推荐的特色菜品。广告牌印有鱼从育种、生态养殖到循环水吊养的全过程,企业想借此做个宣传。

还有四家啤酒供货商找上门,每次路过,都把自家啤酒摞在最前头。欧阳妍童看得咯咯笑,索性把所有品牌的啤酒摆成一排,“你们谁我也不得罪。”

她算了笔账,两天半的赛事,两家店毛利有三万多元。

离球迷食府几十米远,村民杨桂芬早在2009年就开了家旅店,这是村里最早的旅店之一,平日主要服务附近驾校考场的考生。

球赛结束后,她先是花了一天打扫卫生,又花了一天清洗枕套和毛巾。从一楼到三楼,旅店楼梯栏杆上,晾满了白色的床上用品,“挂的地方还是不够。”

杨桂芬在商机中嗅到了危机,如果有人新建旅店,“必须马上改进,要不然就落后了。”情况允许的话,她打算再造一栋旅店,不光建得漂亮,网速也要快。

台盘村支书张寿双印证了杨桂芬的判断,“接待能力还是不行”。据他介绍,目前村里有96家小卖部、12家旅店,不算小吃,有五六家饭馆。前期摸排统计,台盘村只有五六百人的接待能力,加上周边民宿,也只能接待一两千人,不到现场观众的10%。


3月27日,观众在观看比赛。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群众最喜欢的就是篮球”

从台江县城出发,沿着320国道盘山而上,驾车半小时左右,就到了台盘村。向远处眺望,山外仍然是山。

村BA球场坐落在台盘村的村中心。两块标准篮球场地,被四周高矮不一的看台环绕,如同山间的一块盆地。球场看台能容纳2万多人,为了多坐些观众,并没有单个的座位。水泥台阶,像是一排排长凳,看台台阶侧面,刷成了一水儿的蓝,台高处立着一堵白色矮墙,上头写着几个红色大字“中国‘村BA’圣地”。


3月29日,村BA球场,看台上的一面矮墙写有“中国‘村BA’圣地”字样。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离村BA球场一路之隔,是当年台盘村的老球场。

老球场的看台已经坍塌,杉树做的篮板摆在一边,露出几根生锈的铁钉。球场上趴着两条狗,它们静静地待着,也不朝生人吼叫。

在以苗族人口为主的台江县,吃新节是盛大的节日。不同村寨过吃新节的日期各异,在台盘村则是六月初六。按照传统习俗,过节当天,各家到田里去摘下三颗秧包,取秧芯与饭同蒸,象征吃到新米饭,预告丰收。举办篮球赛,则是节日期间最热闹的活动之一。

根据1994年出版的《台江县志》,当地的篮球之风还要追溯到80多年前。1936年在贵阳、镇远等地读书的台江籍学生将篮球运动带入县内。1957年4月,台江县首届农民运动会,15个男篮队和3个女篮队参赛。1958年农村有29个篮球场。而到了1990年末,县内绝大部分村寨都建有篮球场,逢年过节都举行比赛活动。

42岁的村民徐志强记得,早年球赛获胜者的奖品是一面红旗和白色背心。现在的奖品台江鲤吻香米、台江鲟鱼、三穗麻鸭和台江农产品大礼包,让他觉得球赛仍是当年那种纯粹的感觉。


3月27日,季军铜仁市代表队在颁奖仪式上领取奖品“三穗麻鸭”。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去年夏天,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首次出圈。在火热效应带动下,贵州省也顺势宣布,全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台盘村进行。

在贵州本地媒体的报道中,“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是贵州省第一个以乡村群众为主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贵州省级别最高、参赛人数最多、运营周期最长的篮球赛事。

之所以选择篮球,贵州省体育局副局长王华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开展“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是回应群众需求,“我们到基层充分调研,群众最喜欢的项目就是篮球。”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当地浓浓的篮球氛围。

3月29日,路过台盘村参观的天津游客段乃芃,被村民们邀约打场球。村民的身手在不经意间显露。三分线外出手,篮球划过一道弧线,“刷”的一声,正中篮网中心。篮球拉近了人和人的距离,十几分钟打下来,陌生人也变得熟络。有人投进球后被砸到脑袋,段乃芃笑着说,“头球,加一分。”默契也培养出来,手往外指,是把球传给队友。手往上指,是大胆投,篮板有我。

第二天傍晚,下班后的尹广发换上了湖人队科比的24号球衣。他叫住站在边上的新京报记者,“一起来打比赛嘛。”二打二,他又嫌不过瘾,一个劲喊,“跑起来,跑起来。”


3月29日,天津游客段乃芃(左三)、在附近工作的尹广发(左四)和台盘村村民,打了场三打三的球赛。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以赛助旅、以赛扶产

台江县城不大,不堵车的情况下,10分钟内就能从北开到南,从东开到西。出租车没有计价器,在城区范围,到哪儿都只要三块钱。

尽管出租车门上印着“天下苗族第一县欢迎您”,但一位开了10年的师傅,至今只载过一批外地游客。

4月3日,姊妹街不少店铺大门紧闭,铁锁布满灰尘,这里毗邻政府大院,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也坐落于此,全长510米的姊妹街,曾是台江县唯一一条集民俗特色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


4月3日,台江县姊妹街,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也坐落于此,不少沿街店铺大门紧闭。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吴晓东有种感受,当地做了很多工作,但从结果上看有时不尽如人意。早些年,招商引资开发旅游和民宿项目,但由于多种原因,“没人来也运营不下去”,已成为闲置低效项目。

他的办公桌上,摆着几本520页的《村BA出圈记》。去年村BA出圈后,当地牵头把所有村BA报道汇编成书。吴晓东说,这给全县提振了信心,“至少有东西成功了。”

另一个细节是,2023年台江县县长杨德昭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三次提到“村BA”。他在开篇就说:“令人振奋的是,‘村BA’赛事火爆出圈,网络浏览超15亿人次,国内外知名媒体争相报道,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不光是精神上的打气,村BA正在带来实质上的变化。

今年2月,杨德昭率队到福建省开展招商引资考察。在福建省某鞋塑有限公司,他与企业负责人对接沟通体旅装备生产项目。杨德昭说,台江乡村篮球氛围浓厚,村BA如火如荼进行,是发展乡村体育的好地方。台江将继续深化沟通交流,努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落地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前些天,吴晓东也接待了一批广东客商,洽谈盘活闲置低效项目的合作。他们向吴晓东交了底,这是第三次来台江,村BA的火爆让他们看到了台江的发展潜力,这次就想来办成件事。

今年1月,贵州省两会期间。台江县县长杨德昭说,将探索“以赛助旅、以赛扶产”全产业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台江县将把“村BA”流量和热度量链接到文旅产业中,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的强劲力量。同时,还将积极申办全国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发起成立“村BA”联盟,推出“村BA”之旅。

去年12月,台江县政府官网发布的一则消息,透露出更多细节。台江县将以台盘村为中心,修建游客接待中心、“村BA”名人堂等系列体育项目,以周边的阳芳村、平水村为两翼,利用民族节日加强各种篮球赛事举办,进一步渲染体育文化氛围,撬动附近村寨地摊经济和夜市经济发展。规划台盘村、空寨村、阳芳村建成三角旅游区,建设“稻+渔”示范基地、五彩油菜景观、村级民宿、农家乐等为一体的特色研学旅游基地。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台江县正在抢抓村BA给农产品、民族手工艺消费需求带来的新机遇,瞄准“稻+渔”“茶+果”两个复合产业和中药材、食用菌、苗族银饰刺绣手工艺三个特色产业,同时延伸加工、仓储、包装、物流等产业发展链条,提升品牌效应。目前,先后引进“D球村·乡村振兴团”、喜悦祥银饰制作公司等机构和企业在阳芳村、红光村、台盘轻工业园区建成果蔬菜种植、银饰制作加工、豆腐加工等产业发展基地。

坚持“村BA”姓村

在台盘村,同样孕育着新的变化。

村里一处T型路口的门面,新贴上了出租启事:“整栋楼出租,价格面议。”六层楼,每层140平米,既能开酒楼,也能做旅店。有村民告诉记者,一年15万的出租价格,已经吸引了三批人来谈,每批都来四五个人,“估计是想合伙做生意。”

3月31日,刚下过雨,48岁的杨平贵戴着棉手套,搅动铁锹和水泥,摩擦地面发出沙沙声。杨平贵常年在外打工,两年前,他连凑带借花了50多万动工建旅店。但盖房子远比他想得贵,这些钱只够房子搭个框架,全部建好估计还差80来万元。每月打工挣八九千块钱,一年攒五六万元,“挣一点钱,就补上一点。”


3月31日,村民杨平贵开工的旅店。建设费用还有一大笔缺口,他打算一边打工,一边攒钱。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村支书张寿双告诉记者,全村272户1186人,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13000多元,“打工是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怎么通过“村BA”的溢出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是村委班子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没有球赛的日子,街上不少店面,拉下了卷帘门,贴着一纸发皱的出租启事。几条狗趴在路边,偶尔行人走过也不睁开眼。一位苗族大姐,在店门口织衣服打发时间,“有人才有生意,你看哪里有人啊?”

靠近村口岔路的黄金地段,有一家渔具店。

店主张元和坐在板凳上,望着街道发呆。他半开玩笑,“门前走过多少人,我都数得过来。”村BA出圈后,来往的车是多了些,但“留不住客”。从岔路口开进去,拍照打个卡,没几分钟又开出来。


3月30日,游客在村BA球场拍照留念。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驻村第一书记张德介绍,未来村里将打造篮球小镇,修建室内篮球馆。这不仅能吸纳村里的年轻人做篮球教练,还将吸引外来游客,带动餐饮、住宿、旅游产品消费。在他的设想中,今后年轻人不用外出打工,在村里就能挣到钱,“乡村靠人才振兴,人留在村里,乡村才会振兴起来。”

去年8月23日,台盘村组织村民就球场修缮问题进行讨论,表决同意的事项包括“严禁资本介入和恶意炒作,‘村BA’球场的建设、打造需由村民统一表决商定。”

如今,球场上写有的“中国‘村BA’圣地”几个大字,也是召开村民大会集体通过的。当时备选方案中还有“‘村BA’发源地”,村民吵得不可开交。最终敲定“圣地”,基于一个朴素的原因,“圣地听起来比发源地更好。”

张德有不同的解释,“圣地的圣,是圣洁的圣。”在他看来,“保留乡村篮球的乡土味道,坚持村BA姓村,这个是底线。”用他的话说,没有商业化台盘村发展不了,但过度商业化发展又持续不了。村里担心几十万元毁掉了村BA的生命力,拒绝了不止一家公司的冠名和赞助。

张德说,几十年来村里的球赛由村民自发组织,自筹经费举办。延续这份传统是村BA的生命力所在,只有这样村BA的火爆才会持续。今后球赛仍将不收门票,也不会设立VIP座位,“来得早有好位置,来晚了没位置。”

台江县县长杨德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把赛事办成老百姓的节日,始终是村BA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公益性、公众性、公开性的基本定位,不封闭球场,不关门卖票,球场修缮、赛事组织、奖励奖品由村民说了算,守住‘村BA’的乡土气。”


3月29日,村BA球场看台。天气好的时候,台阶的蓝与白云的白交相辉映。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去年,欧明辉在县城开了家篮球训练馆。孩子们穿着有些松垮的球衣,弓着身子,在地上拍篮球。“欧牛王”成了“欧指导”,他用右手把篮球夹在腰间,一个个纠正孩子的动作。他在朋友圈写下:“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跑,每天前进一小步。”

4月1日下午,村BA球场的坝坝上,两个村里的小孩,从附近盖房的工地,搬来了几块砖,一块块垒在积水里。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其中一个孩子抬起头,“你去过外地吗?”寂静的球场四周,回荡着乒乒乓乓的敲打声。

这是村民杨智健在盖饭馆,计划在今年农历六月六前开张。他花1万多块钱,安上了全景玻璃窗,“外头看到桌子,就知道是吃饭的地方。”他呵呵笑着,“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网红饭店。”

(文中杨智健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编辑 胡杰 校对 陈荻雁

THE END

TAG:牛王  石坚  苗族  台江县  贵州省  吃新节  村ba  黔东南州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