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放弃高额年薪,北京小伙到鄂伦春当“共享孙子”:想给奶奶们办森林音乐会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1-19 10:07:03
The Beginning

来源:封面新闻


李京阳的日常调研活动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王一理 记者 吴德玉

2024开年的第一场大戏,当属各地文旅局的看家本领——“花式文旅秀”。在百花齐放的盛宴中,打头阵的尔滨,在一场中央大街巡游中,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远道而来的鄂伦春族人,这一古老的民族,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鄂伦春族人到底是什么时候下山的?下山后靠什么生活?”“他们身上这种威武的皮衣我们可以拥有吗?”显然,人们对于这个如今只剩9000余人的森林部族充满了疑问,更让人意外的是,在网上一直悉心为大家就鄂伦春族问题答疑解惑的,却是85后北京小伙李京阳。他为何如此熟悉这个民族?是什么让他选择常驻于此?1月16日下午,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了李京阳,听他讲述结缘鄂伦春族的故事。

天意:9年前,放弃徒步非洲“改道”鄂伦春

今年是李京阳与鄂伦春结缘的第9年,在此之前,他曾是一位年薪近百万的知名摄影师,与国内一线导演合作拍摄过纪录片,与国内知名艺人和世界知名奢侈品牌都合作过拍摄。9年前的他,走遍祖国名山大川,看尽世界五彩斑斓,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选择放下光环,一年中有十个月都常驻在鄂伦春旗。

李京阳向记者介绍,2015年,他原本计划和朋友一起去非洲徒步,得知妻子怀孕后,就选择留在国内照顾妻子,其间,他接受了一档旅游探险类节目为鄂伦春拍摄非遗纪录片的邀约。或许是血性男儿的天性,对于冒险和狩猎,确实是他一开始所着迷的,加之当地工作人员还专门派人照顾他的家人,完善的“后勤保障”终于让他安心开启这趟旅程。

随着对鄂伦春族老人们的拍摄,他的心态逐渐改变。忆及此,李京阳不免伤感:“有些老人前面还好好的,但是到后面,片子还没拍完人就已经离世了。”不仅如此,还有老人在中途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头一年还能和他侃侃而谈,第二年就已经不认识他了。他逐渐意识到,对于这个没有文字,只能靠语言交流和传承的民族,老人是“活史书”,他们的离去也预示着一个民族文化面临消逝的危险。从那之后,他便选择长期留在这里与时间赛跑,去记录独属于这里的文化印记,“我不管有没有这个事儿,有没有人找我做,我自己都要做。”他的态度很坚定。

爱意:成当地“共享孙子” 是一场双向救赎

从短期小住,到租房长住,再到成为当地的“共享孙子”,李京阳渐渐融入了鄂伦春旗的生活。刚开始他只是去走访,到现在基本不等他出门,每天都会接到老人们的电话:“明天我去采菜去,你跟我去不啊?”“明天我这儿梳席子,你过来拍吗?”有时听闻哪位奶奶想看电影,他二话不说就开车带老人上电影院去。甚至有时候,还带老人去体验抓娃娃的乐趣。

说到这样的相处状态,他只觉得也挺好,“因为她们对我好,所以我也要对她们好。”李京阳向记者回忆,有一年,他中途准备回北京拔智齿,鄂伦春旗的一个奶奶听说后,以为是什么大病,就悄悄从包里拿出一叠裹了很多层的钱给他,嘴里还念叨着:“我孙子可遭罪了,奶给你拿着钱吧。”作为一个小时候被奶奶带大的人,在她们身上,李京阳说“我总能找寻到以前奶奶的影子,也许,这本来就是一场双向救赎。”

在鄂伦春有无关血缘的爱意,但同样也需要面临经济压力。这些年,李京阳走进森林里四处采访和拍摄,为了筹钱记录鄂伦春即将失传的民歌——赞达仁,他透露,自己变卖家产,甚至退了商业保险,但是在他看来,“如今会唱赞达仁的老人不足九人,而没有什么比记录这个更值得庆贺了。”

敬意:听鄂伦春族老人的森林之音,感受万物有灵


李京阳和“小花鹿奶奶”合影

李京阳在网络上走红,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真正让他走进大众视野,是从他镜头下的“小花鹿奶奶”开始。

2022年,一位叫内淑梅的80岁老人,参与录制即将失传的森林之音——赞达仁,她隆重地戴上了全部的饰品:13个手镯、3条项链、6个铃铛,老人笑称自己“好像只小花鹿”。随着镜头里老人悠扬的歌声缓缓吟唱,天籁的声音仿佛是从森林里流淌出来,神秘而古老的文化一时间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围观,有人评价:“这是自然的声音。”李京阳也曾疑惑过:为何80岁的老人在唱歌时声音如此洪亮?而他得到的答案则是“多笑笑就好了”,人生路上没有一帆风顺,遇到大的石头绕开它,多笑笑,因为我们的梦想是在前方。他还非常兴奋地告诉记者:“那支视频的播放量现在已经快接近千万了!”

在鄂伦春族人眼里,他们相信万物有灵,相信世间的一切草木都有它们的生命,所以他们善待周遭的一切。在李京阳的镜头里,“小花鹿奶奶”不仅是拥有天赋的歌手,更是一位用小小身躯养育了许多孩子的伟大母亲;一位20年不换衣服的老人,坚持穿着妻子在离世前为他洗过的衣裳,“邋遢”背后是他满含对妻子热烈的爱意和留恋;寡言执拗的非遗传承人,为了寻找一种黄色的天然染料,不惜翻山越岭苦寻多年,如今她的作品被各大博物馆收藏......鄂伦春族人身上一切美好的品质都被李京阳记录下来并放在社交平台上,他觉得,想让文化保存得好,不能仅仅拍摄后将其保存至冰冷的硬盘或躺在博物馆里,只有让更多人看见,才能赋予其新时代的力量,一方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

心意:想筹备一场森林音乐会,把赞达仁的声音传递出去

在鄂伦春旗的这些年,放弃高薪工作的李京阳一直致力于记录和宣传这个古老且或将消逝的文化,从一开始招人组团队,到现在只剩一个当地人在帮衬,确实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

最近,自从所拍摄的短视频在网络上一次次走红,李京阳直言他看到了希望,他甚至还打趣地说:“我现在直播都能挣钱了,一天饭钱是够了。”李京阳在和记者聊天的过程中,也举了一些地方上进行文化宣传时的优秀案例,他认为,要传承好一方文化,就要发挥出当地的文化价值,或作用于经济或作用于思想,一定要让更多人看到。

谈及未来规划,李京阳毫不犹豫地说“要继续记录好这个文化”,不仅如此,在今年过年之后,他准备尽早为这些奶奶们筹备一场属于她们的赞达仁“森林音乐会”。鄂伦春族的女人们似乎都有一副大自然赐予的好嗓子,李京阳在与她们的相处的过程中,时常听老人们遗憾于老祖宗的东西无法得到流传,如果有机会她们想将自己的歌声刻进光盘,或者在更多人面前进行演唱。李京阳说,地点之所以选在森林,因为那里才是最回归本真、最原生态的,“如果一年无法完成,我就用两年,两年无法完成,我就用三年,我一定要办好它,完成老人的心愿。”

坚持非遗传播绝非易事,但正如李京阳在短视频里所说:“这条路很难,也不知道为什么能坚持,真的是不忍心看着这文化就在你眼前一点一点消失。”


李京阳和老人一起身穿当地传统服饰

封面问答

封面新闻:现在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到这个民族,但是大多数人还不是特别了解,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鄂伦春”是什么意思?

李京阳:鄂伦春就是山,在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叫“驯鹿的人”,还有一种叫做“山顶上的人”。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北部,目前只剩9000人左右。以前,他们一直过着游猎生活。直到1953年响应政府号召,他们就搬到了山下,变成了半农耕半狩猎的生活。到1996年,实行全面禁猎后,鄂伦春族人现在的生活就跟大家一样了。

封面新闻:在与鄂伦春族人相处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李京阳:鄂伦春族人相信万物有灵,所以他们非常敬畏自然。比如他们在选择柴火时,都尽量不去砍伐树木,而是去捡拾地上的树枝或者已经枯掉的。有一次我们去山林里拍摄,那天已经很晚了,当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老人们会提醒我们小声一点,他们认为这些小草也有生命,它们也是要睡觉的。

封面新闻:他们的赞达仁是有什么固定的唱腔吗?

李京阳:其实是一种即兴的演唱方式,重点是能否用他们的民族语言进行演唱。

封面新闻:如果大家想现场看传统的鄂伦春歌舞表演,只能来鄂伦春旗吗?

李京阳:也不用,我现在有一个艺术团,会在各地进行表演,我在里面相当于是一个艺术指导的角色,过两天我们会去四川广元的剑门关那边,到时候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本文图据受访者)

THE END

TAG:民族  奶奶  北京市  鄂伦春族  森林音乐会  北京地震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