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00后”决定住进养老院 住在养老院的年轻人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6-05 14:45:59
The Beginning

最远的电话从黑龙江打来。

年轻人情绪低落,他失业了,但不想立刻回家,看到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养老院的“跨代共居”项目,可用志愿服务时长抵扣房租,他想来试试,“我多做一些志愿服务都没问题”。


年轻人正在陪养老院的老人下象棋 图/缙云县政府

作为缙云县民政局养老科科长,吴佩珍在电话里开心地回复,“完全欢迎你”。

“对于在缙云租房上班的年轻人来说,住房可能会成为生活开支的重头。”2024年2月,缙云本地自媒体“缙云微闻”发布了缙云县养老院的义工招募广告,养老院决定对18岁到45岁的中青年人开放出租员工宿舍。

起始房租费用为每月1000元,住客提供10小时志愿服务,可减免200元房租,服务20小时,减免500元,服务30小时,则可免去房租。

“跨代共居”起源于欧美国家,在2021年,广东佛山就有养老机构尝试用两折租金吸引年轻人入住提供志愿服务,此后,上海、南京等地亦有尝试。

之所以能在县城缙云落地,起因是今年1月,缙云县委书记发给民政局干部的一条视频:在杭州市滨江区,年轻人住进养老院,陪老人聊聊天,帮老人下载几部电影,都可以算作志愿服务时长,每个月服务10小时,就可以只交300元房租。

缙云县养老院采用“公建民营”模式,总投资接近2亿元,于2021年投入使用。视频从民政局干部转到了养老院院长胡杨方的手机上,已经没什么好犹豫了:员工都是本地人,一整幢宿舍楼几乎都空着,暮气沉沉的养老院缺的从来不是房间,而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鸿沟

看到招募消息,29岁的陈志威被打动了。

他在县城一家蛋糕店工作,每天早上七点半就要上班,而他家距离县城十几公里,为了方便,他在县城租房,房租近千元。

最大的压力来自每个月3000多元的车贷。读高中时,靠摩托车出行的父母出了一场严重的车祸,改变了陈志威的人生轨迹。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弃读大专,在外面打了几年工,攒了些钱后,他决定给家里买辆车。

交了房租、还了车贷,再扣掉三餐,工资紧紧巴巴。而能减免房租的“跨代共居”,看起来颇为宽松。可以陪老人聊天、散步、看书、下棋、打牌、运动,也可以辅助社工组织的日常活动,还可以协助护理员照料老人,打扫房间、打开水、量血压、帮忙分发点心水果,这都算照料陪护。除此之外,甚至可以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向他们做科普,或者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教他们学乐器等技能。

陈志威性格温和,也愿意陪伴老人。唯一的疑虑来自时长。考虑到老人的作息,志愿服务最晚要在晚上7点结束,而蛋糕店5点才能下班。此外,蛋糕店每个月只允许他休息两天。

考虑再三,陈志威决定试试。他开出养老院要求提供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和体检报告,趁调休参加了养老院的面试,轻松通过。

住进养老院一个月,看到养老院招聘后勤专员的消息,陈志威主动应聘,想从志愿者转为正式员工。在过去的几年里,陈志威在成都、义乌打过工,回到缙云,没读完大专的小伙子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还在大润发里杀过半年鱼。在他看来,管理规范的缙云县养老院提供了能交“五险一金”的好工作。

听到消息,胡杨方暗自开心。决定招募义工时,胡杨方就期待年轻人不只来做志愿者,还能在熟悉养老院的真实环境后,愿意作为员工留下。陈志威成为正式员工的消息一路传到民政局,“那个蛋糕店的小伙子”现在负责院里的日常采购、消防,帮院长开车接送访客,跟着院里的水电工师傅学维修。



兴趣班结束后,陈志威(左一)和邓俊丽护送行动缓慢的老人进入电梯。陈志威是“跨代共居”项目最早招募的年轻人之一,他喜欢养老院的工作环境,一个月后,主动应聘了“后勤专员”的职位,顺利成为养老院的正式员工 摄影/本刊记者 王宇

陈志威很机灵,做事也稳重。胡杨方决意培养他,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到独当一面,计划周期是3年,“年轻人可塑性强,成长空间大,培养好了,他们就能带出一批人”。

但也有坏消息。2月下旬到3月中旬,与陈志威同期入住的年轻人,至今仍住在养老院的,只有他一个。截至目前,“跨代共居”项目共吸引了26人咨询、报名,实际入住17人次,有4人退住,累计服务时长350小时左右,租金减免总额约为1万元。

有的年轻人入住还不满一个月就想离开。多数人给出的理由都合情合理:工作有调动,家里人不同意住养老院,通勤有点麻烦……但也有人问:“为什么只有公共洗衣机?这台洗衣机会不会洗老人的衣服?”

跨代共居,不只是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的员工宿舍这么简单。年轻人走进老年人的世界,可他们发现,和老年人之间的距离,是代际鸿沟,更是生死鸿沟。自己想后退。

挫败

房门拉开的一瞬,淤塞的安静扑面而来。

老奶奶穿得齐齐整整,坐在床边,茫然地望着电视。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屏幕黑黢黢的,电视机并没有开启。

刚一入职,这场景就烙进了邓俊丽的脑袋,25岁的年轻人立刻洞悉了养老院生活的真相——无聊。

邓俊丽本在杭州一家电商公司做行政专员。总经理安排的所有杂活她都得干,月薪5500元,晚上加班到10点却是常态,刨去1800元的房租,剩下的收入几乎刚够她吃外卖。

“在杭州混出了什么?”家人问她,邓俊丽无言以对。随着大流,她回到缙云老家,报考公务员无果,这才向缙云县养老院的社工专员岗位投了简历。杭州的工作让她有了策划团建活动的经验,旅游管理专业教过她视频制作的方法,她一面即中。

老人的“无聊”激出了她的“英雄主义”,她向院长胡杨方宣布,她要“拯救”他们。

67亩土地上,缙云县规划出了500个养老床位,院址选在邻山、邻国道、与县人民医院只隔一条马路的黄金地块。“缙云本来就是山区县,土地资源很珍贵,这块地当时如果拿来做房地产开发,价值不菲,拿来做养老,县里下了很大决心。”缙云县民政局副局长杨勇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邓俊丽入职时,500张床位只住了158位老人,入住率刚达到30%。但比入住率更低的,是社工的配比:整个养老院只有她一个社工。

以一己之力让158位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摆脱“无聊”,这个任务意味着什么,她没概念。两个月后,邓俊丽哭着向胡杨方提离职:“我实在带不动这些老人。”

挫败是一点一点积累的,老人最先浇灭的,是她对活动策划的信心。

院里每个月都要替老人办生日会,手里没有演出资源,但邓俊丽一点儿不怕,她自己就可以当演员,就唱《送你一朵小红花》。游戏嘛,在杭州做行政专员时,她积攒了不少,给老人选简单的,击鼓传花、逛三园。

生日会那天,老人们照例聚集在大礼堂。邓俊丽在台上热烈地唱,台下的老人们态度冷淡,邓俊丽这才知道,他们想听的,是《洪湖水浪打浪》。

原本指望游戏救场,但这个环节失败得更彻底。逛三园,水果园、蔬菜园、动物园,逛到哪个园就得说出相关的事物,考验的是语言能力和临场反应。但这都不是老人擅长的,许多老人甚至无法理解游戏规则。击鼓传花,够简单了吧,但老人拿到花以后会漠然反问:“丢给我干什么啊?”

第二次办生日会,邓俊丽总结了教训,把游戏换成了更简单粗暴的“滚瓶子”,瓶子滚到哪儿,就可以赢得对应的奖品,洗手液、餐巾纸,都是老人喜欢的东西。

这回,老人的热情倒是调动起来了,可气氛太热烈了,她压根儿控不住场。有的老人玩了一趟还不够,打定主意要赢回所有种类的奖品,又偷偷排到队尾去。还有老人来找她讲理:“为什么这个奖品他们有我没有?我也要有!”

除了生日会,办兴趣班的打击也不小。起初,邓俊丽也以为老人的兴趣无非就是唱歌、画画和书法。她跟胡杨方跑到老年电视大学寻求书法、音乐老师的支持。老师好不容易请来,老人们毫不捧场,教室里稀稀拉拉,只有三四个人参加。老人们多来自周边的农村,要说爱好,他们更爱捕鱼、砍柴和种菜。她不知所措,和胡杨方提了辞职。

时隔一年,回想起邓俊丽提离职的场景,一向温和、内敛的胡杨方哭了。

他太缺人了。2017年,胡杨方进入养老行业,当时丽水市民政局的老局长告诉他,做养老行业很简单,“老人有诉求及时处理就好了”。但真正办起养老院,同时面对那么多老人,胡杨方感知到这句话的分量。

除了时常紧缺的护理员,养老院还需要大量后勤人员提供支撑。胡杨方遇到过因电视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退住的案例,这让他十分焦灼。

入住率是重要的运营指标。然而,在县城,不论养老院环境有多优越,将老人送进养老院的子女,还是常常被旁人指摘为“不孝”,提高入住率本就困难。入住的老人一旦提出退住,往往已经难以挽回。

而如果没有社工,就意味着养老院只能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照护,无法顾及老人的精神需求,也留不住老人。

邓俊丽入职后,养老院仍在继续招聘社工,但不论是正式员工还是实习生,年轻人总是来了又走,工作强度大、身体不好,理由五花八门。一年时间,在政府帮助推广的情况下,养老院入住老人的数量增长到340人,比邓俊丽入职时翻了一番还多,但社工只增加了一个。

对初入养老院的年轻人来说,适应老年世界带来的那一点震撼,并不容易。与外界的想象不同,面对无法掌控的衰老,老人与老人之间,倾听、理解和认同,都不那么容易达成,取而代之的,是目空一切的淡漠。

周五下午两点半,电大的音乐老师开始教兴趣班的老人唱《爱我中华》,能容纳50多人的教室很快被老人填满,跟唱也越来越投入。

气氛到了,老师把话筒递给章奶奶,请她起身独唱。她坐在前排,积极性最高。尽管抓着乐谱的右手一直剧烈地抖动,她还是中气十足地唱完整首歌。

老师很感动,邀请大家掌声鼓励,却没有一个老人响应。原因一目了然:因为年龄,章奶奶很难妥当地控制音量、音色和音准,尽管投入,歌声却很难称得上悦耳。教室突然陷入令人不安的沉寂。老师走了一整圈,没人再愿意起身独唱,没人想要出丑。

在邓俊丽组织的晚会上,演出的老人唱完,台下的老人甚至直喊“难听”。一方受挫,一方不悦,她要同时安抚两边,才能平息“争端”。

只有在养老院,一个人才会认识到老年世界的参差。有老人说一道菜咸,就立即有老人反驳说它淡。有老人赞赏养老院洗衣方便,就有老人要求在院里建一口跟自家院子里一样的水池,并配一块搓衣板,好让自己延续手洗衣服的生活习惯。

老人们被迫离开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真实社会,就好像一棵在山谷中自然生长了80年的树,突然被移进温室大棚,老人们很难适应。更何况,无论机构如何努力,也难以提供外部世界内含的丰富性。

缙云县民政局局长胡雄俊曾在乡镇任职,他去过条件艰苦的乡村养老院,老人们总是呆坐着,安静等待死亡到来,“每次从养老院出来,心里都很难过”。



周五下午两点半,电大的音乐老师会作为志愿者,为老人开设唱歌兴趣班 摄影/本刊记者 王宇

留人

只有邓俊丽、陈志威,还远远不够。进入6月,胡杨方和杨勇勇要干一件大事:到丽水市职业技术学院“抢人”。

这是学院新开设的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首批毕业生,42个年轻人,杨勇勇的目标是为缙云县养老院抢下4人。

形势已经不等人了。从2023年到2024年,缙云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22%增加到24%。“一年时间就增加了两个百分点。”吴佩珍向记者感叹。

杨勇勇提前进入了“战斗状态”,掰着手指头盘点起养老院到底有几成胜算:缙云是丽水经济排名前三的县;这家养老院是当地最好的养老院;缙云愿意用心培养年轻人,人才培养出来,也是学校的荣誉;本地院校有“留丽率”考核……

杨勇勇算了笔账,自己干几年,继任者接过去再干几年,每年抢4个人,用心培养,10年下来,缙云县的养老队伍不就有了?这几十个人,又能为缙云带出一大批人。

6月1日,胡杨方向胡雄俊汇报“战果”:职院42个年轻人,愿意留在养老行业的,只有26个。其中有5个年轻人确定要来缙云县养老院,还有2个有意向。

胡杨方指望着“跨代共居”为养老院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胡雄俊曾在仙都管委会(街道)担任了3年党工委书记,调任缙云县民政局局长后,他促成了仙都的鹦鹉主题乐园千鹦鸟舍与养老院达成合作。

胡雄俊说,千鹦鸟舍有90多名员工,全是训练有素的年轻人,缙云县委组织部的领导曾提醒过胡雄俊,看看他们是否符合县里的人才政策,以便享受人才公寓。缙云想留住他们,但无奈人才政策标准严格。

现在,借着“跨代共居”的机会,胡雄俊促成了两方的合作。宿舍有了,年轻人也来了,“每年能为养老院的老人们组织几场活动,都能折算服务时长,抵扣房租”。

千鹦鸟舍有7名员工住进了养老院。今年34岁的义工田杨斌,是千鹦鸟舍的中层管理者。“到养老院做义工,最重要的是为老人提供情绪价值。”对于如何服务老人,田杨斌想得很透彻,“不要形式化,不要让老人觉得你在摆布他,只在老人有需要的时候服务他”。

接受采访时,田杨斌已经入住10天,陪老人看过一场电影后,还没有找到第二次服务老人的时机。作为上升期的公司中层,他的责任重一些,员工都下班了,他还得待在公司做些收尾工作。义工服务时间截至晚上7点,这对他来说稍显困难。不过田杨斌并不焦虑,他不是冲着全免房租来的,他更想探索,养老院里的志愿服务有怎样的可能性。

胡雄俊还尝试促成当地有名的伤科医院与养老院合作。毕竟,专业的医护人员,是养老院最渴求的人才。

17岁的黄栩瞳也是因此顺利入住。她在江西萍乡学习护理专业,回到缙云县中医院实习8个月。她家在河阳古村,离缙云县城还有20多公里的路程,对这里的一切并不熟悉。实习没有工资,每个月还要向实习单位交100元,为了省钱,黄栩瞳才住进养老院。

黄栩瞳性格内向,在不熟悉的环境里,她渴望同伴,见到陌生人,会有些紧绷。医院也是5点下班,有时还要值夜班。黄栩瞳有责任心,很担心完不成服务时长,因此,住进养老院不到一周,还找不到餐厅在哪里,她就已经硬着头皮陪老人打了一次麻将。

“年轻人哪怕在院子里面走动走动,老人都会觉得他的世界还能年轻起来。”胡雄俊告诉记者。

“进到养老院里的年轻人,我们怎么为他们创造一个交流平台,好让他融入这个环境,结伴去做服务?”接受采访时,胡雄俊、杨勇勇、胡杨方就地商量起来。

项目提出时,养老院开了很多次会,关注焦点是如何保证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怎样搭建针对义工的管理制度,怎么确保服务时长成立。但实践到现在,大家逐渐意识到,对年轻人的关注和引导同样重要。邓俊丽本打算等项目聚集更多人时,再组织集体活动,介绍大家认识。但现在,她觉得,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2021年发布的《缙云县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自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老龄社会后,缙云人口老龄化发展十分迅速。按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数据,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3.76%,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7.46%,与“六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29%,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48%,已经快速进入老龄社会,呈现出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等显著特征。

“高龄老人激增凸显失能失智照护刚需,家庭空巢化、小型化趋势导致家庭照护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供给压力不断加大。满足老年人对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护理、紧急救助等服务需求已然成为缙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问题。”

按照规划指出的问题,对缙云县养老院来说,“跨代共居”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解法,只是其中的一步。怎样让年轻人自觉、自愿地走进养老院,关注老人,丰富老人的生存环境,是他们仍需探索的课题。

发于2024.6.10总第114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养老院决定邀年轻人共居

记者:王宇

THE END

TAG:义工  社工  养老院  护理员  缙云县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