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连续15年护考的长沙民警,第一次目送女儿进考场:对着女儿背影不停挥手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6-08 15:41:46
The Beginning

今年是杨海卫第15次在高考期间执勤巡考。6月7日一大早,他穿上警服来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眼神里多了一份温柔与期待:三天时间里,女儿在这里参加高考。

他是长沙市公安局内保支队学区警务大队副大队长,主要负责安防检查、试卷押运、交通疏导等工作。

女儿进考场前,父女俩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匆匆打招呼。杨海卫叫了几声“朵朵”(女儿的小名),不断地挥手。望着女儿背影渐渐淹没在人群里,他意识到她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会离自己越来越远。“做好了准备,只要她身体健康、过得开心,我就很幸福了。”



杨海卫对着女儿的方向挥手

连续15年执勤巡考,今年目送女儿进考场

6月7日是高考第一天。和往年一样,杨海卫穿上警服,8点来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执勤巡考。但这次有些不一样:他的女儿今年在这里高考。此刻,他除了是一名执勤民警,也是在考场外陪女儿的一名父亲。

杨海卫已连续14年承担巡考任务,今年是第15年。“我们的工作并不是固定在哪一个考点执勤,不光市区,长沙县、浏阳、宁乡都去过,负责安防检查、试卷押运、交通疏导等工作。”

“其实这么多年以来,不管是为考生开辟补办身份证绿色通道,还是‘静音行动’,都是为了让考生能有一个安静、安心的考试环境。”杨海卫觉得很开心,因为女儿也享受到了这份福利。

人群中叫了几声女儿小名,女儿进考场后他仍在挥手

上午8点20分,考生开始进场。铁门打开的瞬间,许多考生走了进来。杨海卫的女儿在前排,眼尖的他一眼就发现了对方,脸上露出笑容,用手指了指对方,随后立即挥起了手。

走在人群中的女儿发现了父亲的身影,她也向杨海卫挥了挥手。考试前一天,杨海卫把在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执勤一事告诉了妻子,没有告诉女儿,想给对方一些惊喜。但妻子提前把这个消息“泄露”了出去,但见到彼此,双方仍然很开心。

眼见进考场的考生越来越多,杨海卫跟在身后喊了几声女儿的小名“朵朵”。或许是来往的人太多,周边太嘈杂,脚步匆匆的女儿没有听到,他目送着朵朵进考场的背影,望着对方的身影逐渐被人群淹没,右手依然举过头顶不停地挥动。

直到完全看不到女儿的身影,杨海卫举起的手才轻轻放下,并在头上摸了几下。随即,他转过身坐下,在外面静候女儿出考场。“高考是人生的一个小站,在这里给女儿加加油。”杨海卫说。



杨海卫对着女儿的背影挥手

珍惜与女儿在一起的氛围:只要她身体健康、过得开心,我就很幸福了

记者了解到,朵朵出生于双警家庭,之前他们一家住在单位大院。女儿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父母基本上都是警察。朵朵虽然话不多,但从小知道父亲和母亲都是警察,还是觉得很自豪的。

小时候,朵朵依赖父亲,寒暑假的时候会让父母带她出去玩,周末的时候也会要求两人带她逛公园。朵朵渐渐长大后,杨海卫发现女儿没有小时候那样黏着自己了。

“我很抱歉。”杨海卫说,女儿进入高中后学业更为紧张,加上公安工作作息不规律,他和女儿的沟通少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父母基本不再过问。但即便如此,高中三年,他基本上每天都开车接送女儿,“都是我包的。”杨海卫自豪地说。

一家人所住的地方离女儿中学的距离不太远,步行约半小时,开车约十分钟。每天接送的这两个十分钟,是专属于父女俩的时间。通常,性格内向的两人都不怎么说话。有时,朵朵开心的时候会给父亲分享趣事,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抱怨两句。

杨海卫很珍惜这种氛围,他知道女儿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去闯更大的世界,可能会离自己越来越远。“做好了准备,只要她身体健康、过得开心,我就很幸福了。”

潇湘晨报记者满延坤 通讯员管崇淅

延伸阅读

北大物理保送生考了唯一一门语文:挑战我最弱的学科

潮新闻讯 如果把高考看作一场比赛,提前“上岸”的保送生,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每年高考,杭州第二中学(滨江校区)考点门口,由保送生组成的“学霸助考天团”,总能引来家长和同学们的羡慕惊叹。

保送生来给同学送考加油,已经成为杭二中的传统,这是好运的加持,也是拼搏的传承。


保送生学霸天团来助考

今年在学霸助考队伍中,有一位特殊的同学引起记者注意,他叫何仁熙,既是来送考的保送生,也是参加高考的高考生。

明明已经保送北京大学,为什么还要参加高考?何同学的回答很真诚:高考,是特殊的人生体验,这是与青春阶段性的分别。


来不了现场加油的保送生,做成了人形立牌来助考

面对高考

保送北大的他,选择挑战最弱的语文

6月7日,浙江39.6万考生奔赴考场,上午9点,第一门语文开考。

7点半,杭二中滨江校区门口,由保送生组成的学霸助考队,早早来给考生们加油,除了到现场的4位清北保送生外,他们还摆出了4个人形立牌,代替因为期末考等原因来不了现场的保送生们,给同学加油。

现场,穿着加油衫的何仁熙特别显眼。

这件加油衫是何仁熙花了一个晚上时间手工缝制的,上面绣着一幅对联:托尔斯泰要出走,博尔赫斯也讲学,横批:你且考罢。


何仁熙穿着自己绣的加油衫

何同学希望以此激励校友考生:“二中学子有实力,祝福每位同学超常发挥。高考只是一个阶段测试,我们尚值青春,来日方长。”

其实这一天,何同学还有一个身份——高考生。

何同学重回考场,让很多人惊讶。对他来说,高中生涯已经提前结束。今年1月份,他就入选北京大学物理“卓越计划”,免高考保送北京大学。

何同学却做出特殊决定,回到高考考场,选择语文学科作为考试科目。

为什么要考语文?何同学坦言,语文其实是他最弱的学科。

“最好一次语文考试,考了114分,高中三年好像没有上过120分。”对于学霸级存在的何同学来说,这个分数无疑是短板和弱项,但浇不灭他对语文的热爱,“尤其在二中遇到了陈欢老师,引领我们探索发现语文学科人文色彩的一面。”

在枯燥的题海中,陈老师春风化雨般,滋养着何仁熙追求文学之美的内心,重燃对语文的兴趣,“有时候物理题做累了,也会看名著、练字来调剂心情。”

这次参加语文高考,何同学也提前做了准备,不过和普通高考生可能不太一样。“主要就是练字,我字比较差,另外就是读名著。相比最终的成绩,更在意过程。”最近,何同学就在看徐则臣的小说《如果大雪封门》,“尽管语文不爱我,并不给我高分,但我热爱语文。高考,是我与语文阶段性的分别,意义不言而喻。”

上午的语文考试结束,何仁熙走出考场,一身轻松。大阅读题作者徐则臣,是他喜欢的作家;作文题关于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很对胃口,刚好有研究,是他比较有兴趣的方向,“做得挺快,字有点飘,但我觉得是我高中发挥最好的一次,没有遗憾了。”


保送清北的他们给同学加油

面对挫折

竞赛高考双重压力下的自我调节

一说起学霸,很多人好奇,他们的成长之路是怎样的。

毫无疑问,想要成为一个学霸,天赋必不可少。何仁熙也不例外,幼儿园中班时,他就能自己领悟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初中时,通过B站自学,就能掌握微积分数理基础;甚至连做饭,都能自学摸索,很快掌握……

然而,想要一直优秀,光靠天赋远远不够。

何仁熙的升学路径,可能和很多同龄的尖子生不太一样。他通过家门口的公办初中升入杭二中。那时候社会上流传一个片面观点:公办学生哪怕进入重高,也没有竞争力。

何仁熙用实际行动证明传言的荒谬。刚入学便考入竞赛班,高中三年一步步完成设定目标。

不过,哪怕是具有天赋又勤奋努力的学霸,一帆风顺也是少数。

刚进入杭二中时,何仁熙倍感压力,硬着头皮给自己定下全校400名的目标,没想到第一次期中考试,就考到了全校80名,到期末已经进步到前40名。

当他对未来充满希望时,却遭遇了家庭变故,成绩一下子掉到全校200多名。一直想在物理竞赛上拿名次的他,也因为出现小失误,错失清北保送名额。在竞赛停课大半年后,他面临准备北大“卓越计划”和高考首考的双重压力。

留给何仁熙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那段时间,寝室晚上10点关门,他总在教室自习到9点55分,拎起书包跑回寝室;每天他都给自己列计划、定任务,一点点查漏补缺。

“压力肯定是有的,一直做题目也不现实,放松心情的办法,就是看书。”何仁熙列举自己喜欢的名著,《我与地坛》《夜晚的潜水艇》……有些是图书馆看到感兴趣借阅,有些是英语阅读题里提及。

“压榨每一分钟,把时间用到极致,更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每天只跟自己比。”相信自己的天赋,肯定自己的努力,何仁熙靠着稳定、乐观的内核,在每一次考试中进步60多名,最后高考首考中,他进步到全校前列,取得430分的成绩,而几乎差不多时间,他也收到入选北大“卓越计划”的喜讯。

取得这样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二中优秀的环境。

在何同学眼里,二中的竞赛团队,就算自己没有一点基础,也会被教练公平地照顾关怀,也能在无数优秀前辈的引领熏陶下取得成功。

“我们有同学组成的命题组,在每一次考试中互相分享,成为彼此的良师益友;我们更有优秀的老师,提供优质资料,言传身授,失落时给予前进的动力。”高中三年,何同学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坚定的目标,更充足的底气,“有些时候可能对自己丧失自信,但我知道可以永远相信二中。”


杭二中滨江校区妈妈助考团

面对未来

点滴奋斗组成无悔的人生

在何仁熙身上,少年意气和朝气蓬勃,是比“学霸”光环更动人的元素。

初中时,因为好奇,常年稳居年级第一的他,爱和成绩不好的同学交朋友,友谊持续到了现在;一个学物理的理科男,却总爱看历史书;他爱做饭,复杂的鱼香肉丝、夫妻肺片、糖醋里脊,都能小露一手;他爱骑自行车,还钻研出了一些小技巧;他爱画画,网上看图自己琢磨,风景写生、二次元,高一、高二竞赛时,晚自习结束还会在草稿纸上画5分钟……


何仁熙第一次缝制加油衫,自学的

以上每一句介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却组成了何仁熙想探索、体验的人生。

对于一名曾经的竞赛生来说,常常被问及的话题,是“失败怎么办”?

“要怎么定义失败?如果以保送好大学为目的,没考出成绩可能是失败了,但以学好一门学科,成为一名学者为目的,学过的知识是跑不走的,哪怕最终没有得到名次,也不能说是失败。”作为经历过低谷的“过来人”,何仁熙理解高中生的压力,“尤其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甘于平凡,总想当第一,而名次、荣誉都是有限的,在每个人都想变强的前提下,总有人会输。”


家长举着寓意“一举夺魁”的向日葵给孩子加油

何仁熙想告诉跟自己一样的年轻人:我们才18岁,人生刚开始,能干的事情还有很多,精彩的未来还等着大家去探索。“我常自问,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有用的人,奋斗的点点滴滴,组成了人生,辉煌是靠自己创造的,这些都不需要跟别人比。”

成为北京大学预科生的何仁熙,给自己制定了小目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青春的道路是靠自己一路打拼的,一切付出终将有所回报,你所热爱的,一定会成为你的生活。”

THE END

TAG:高考  女儿  巡考  警服  护考  长沙市  民警护考15年第一次目送女儿进考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