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讯,据悉,南极洲多个考察站本月18日测得创纪录高温,而这样的温度,不得不让人担忧。果然,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据外媒25日消息,因受气温异常升高影响,南极一冰架崩解面积堪比洛杉矶!据专家表示,气候变暖增加了冰架崩解的可能性。
南极一冰架崩解面积堪比洛杉矶
南极
受气温异常升高影响,南极地区一座冰架日前崩解,面积与美国城市洛杉矶相仿。据美媒25日报道,南极地区东部、约1200平方公里的康格冰架于15日前后崩解。英国南极考察处海洋地球物理学家罗布·拉特说,气候变暖增加了冰架崩解的可能性。法国、意大利合建的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本月18日测得零下11.5摄氏度气温,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数字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约40摄氏度。
此前消息:
据外媒19日报道称,法国气象局气象学家日前发布发文称,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18日的气温为零下11.5摄氏度,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约40摄氏度。
气象学家还表示,一般情况下,随着南半球夏季结束,气温会不断下降,南极洲往年此时的温度都在零摄氏度以下,但位于南极的杜蒙特-杜维尔基地今年3月出现4.9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据美媒报道,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科学家称,北极部分地区3月气温比以往高约30摄氏度,有的地区气温甚至直逼冰点。他认为,南北两极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绝对不寻常”,这种情况若再次发生可能令人担忧。
全球气候变暖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危害
“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直接影响是,使地球气温上升,气候变暖,导致海水热膨胀和极地冰川融化,从而使城海平面上升。
据科学家估计,到下一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上升20—165cm。海水的上涨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城乡将会被海水吞没,上海、威尼斯、曼谷、纽约等海滨市以及地势低洼的孟加拉国、荷兰等国将会遭到灾难。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大气温度上升2至6摄氏度,南极冰帽将基本消失。海平面将上升4—6m,除亚洲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包括恒河、湄公河、长江、珠江入口处以及印度人口密集的岛屿将淹没外,物质损失最大的是欧洲及北美沿海城市,美国大陆48个州将减少1.6%的陆地面积,将有6%的人口迁移,同时伴随有6%的不动产损失。
气温上升,大气中包含的能量增加,会使气流更加活跃,蒸发更加旺盛,降雨也相应增加。但计算表明,“温室效应”并不是使全球气温均匀地上升,而是赤道附近上升得少,高纬地带上升得多,降雨也不是均匀增加,也是高纬地带增加得多,低纬地区甚至会变得更干旱,此种变化会使台风频发区北移,冬季海水结冰线朝两极移动约15度,这会改变世界航运通道,从而影响地区的经济布局。北部地带植物生长期延长,动植物的分布将有很大的调整。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引起降雨变化,加剧干旱、热浪、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冰川
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是整个亚洲地区水循环的源头,东亚南亚几乎所有的大河源头,包括长江、恒河、湄公河等,但现在喜马拉雅山的终年积雪和冰川在减少,直接影响亚洲20多亿人的饮水。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带,其地下蕴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气温持续上升,会释放冻土中的甲烷,使气候变暖骤然加剧,无法控制,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
影响最大而且不可逆转的是一些生物种族将灭绝。珊瑚礁对温度的轻微变化非常敏感,已经有30%的珊瑚礁物种消失。此外,一些传播疾病的昆虫如蚊、蝇和水生物如钉螺,它们的分布规律也会发生改变,而且病菌本身的繁殖也变得更容易,因此会使食物的保鲜以及流行病的防治出现新的问题。由此可见,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地球上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土壤圈、生物圈都造成巨大的危害。
相关推荐
2022北京清明节调整交通管制措施 4月2日至5日不限行
今北京大风较明显 明迎降水气温多变谨防感冒
广东部分地区依然有降水 广州深圳局部暴雨伴强对流
今明浙江大部雨水“休息”本周杭州阴到多云为主
上海今多云转晴最高温15℃ 周三降水重返
“春困”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专家:或是心血管类疾病的示警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