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个宝妈说:宝宝终于上幼儿园了,本来是挺高兴的一件事,但是,昨天去接孩子,老师却说宝宝在幼儿园打人。我真是伤心,这才上几天学,怎么就开始成为熊孩子了。作为新手妈妈爸爸,真的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事情了。
其实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动不动就动手打人,成为了传说中的“熊孩子”,更多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懂礼貌,能够用语言来解决自己遇到问题。如果自己的孩子现在喜欢动手打人,应该如何来教育他/她呢?
“我的孩子跟其他小孩玩时,不如意的话就爱掐他们的脸,我试过很多方法教育她,都以失败而告终:我告诉她打人不是好孩子,她也会说也知道,打完也说再也不打了,可是毫无作用。说也说了,打也打了,也吓唬过她,还是没用。”
孩子经常动手打人一定是有原因的,要想改变孩子这个毛病,首先要找到导致孩子喜欢这样做原因,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般孩子喜欢动手打人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种:
1、不知道如何表达情绪
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动手方式来表达,比如不高兴或者沮丧的时候动手打人。
也有可能孩子本身并没有认识到打人是不被认可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会疼;
2、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些家长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喜欢使用一些比较急促的语气,或者粗暴的行为。这种行为方式会被孩子模仿,使孩子认为这是一种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是理所当然的;
3、有时候孩子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也会采取动手打人。
现在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甚至于对孩子好的行为鼓励不够,总是关注不好的行为,也会恶化攻击行为。
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一般会维持几个月时间,家长首先不要太紧张。
越是唠叨和提醒孩子“不要打人”,三番四次地强调它,反而会强化打人的行为和习惯。家长应该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去适当地表达情绪。
比如在宝贝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说:“你的玩具被抢了,我知道你很不高兴,你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吗?”
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就要带孩子去把玩具要回来,教孩子礼貌地对对方说:“对不起,我现在不想和你分享我的玩具,请还给我。”或者适时地引导孩子交换分享:“我们再找一个玩具,你们可以一个人拿一个。”
或者转移注意力:“那边有什么东西,我们去看看。”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不会干坏事”,以免形成提示。
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一味批评指责反而不利于改正,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坚持原则,又要态度柔和。
比如,1岁多的孩子打了人,要坚定地告诉他这个行为是不好的,妈妈不喜欢,而且你打别人,别人会痛。
说话的时候语气要很严肃,但声音不用提得很高,像平常一样就好。为了让孩子明白“痛的感觉”,还可以轻轻捏一下孩子,让他体会“痛”是什么感觉。
对于两岁多的孩子,父母的态度要更加坚定,孩子打人要及时制止他,同时警告他再有同样的行为就要有惩罚,比如再打人就不能在游乐场玩了。
如果孩子再打人,就要马上把他带离游乐场作为惩罚。如果只是随口说说,不坚决执行,孩子不引以为戒,今后就会继续这种行为。
对宝爸宝妈的四个忠告:
1、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也不要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一下子全改好,要逐个问题地改正。
2、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在生气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他是个孩子,他是个好孩子,孩子没有错,是家庭教育的错”。
3、要尊重孩子,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事后一定要道歉。
4、不要一味讲自己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其实小孩子爱打人并不代表其本质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他们感到好奇或是其他的一些因素,改变这一种现状更多的还需要靠一些技巧与方法,所以希望家长们多多的关注正确的方法!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