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聪明的父母,不会去滥用“暗示”的力量!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03 00:02:59
The Beginning

在网上看到大龄单身青年吐槽遭父母逼婚的帖子:《我走过最长的路,是父母花式催婚的套路》。其中一个网友讲述道:“电视里播着葫芦娃动画片,葫芦娃欢快地叫着’爷爷、爷爷’,我爸爸按捺不住地应道‘哎、哎’。”

看完后不禁佩服父母们的催婚功力,不直接和孩子说:“你该找人结婚了、我想抱孙子了。”而是变着法子地暗示孩子、达到催婚的目的。然而,这样的暗示其实让孩子心理既哭笑不得又暗暗难受。这让我联想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往往小觑了暗示的强大力量,无形之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曾有新闻报道:一位母亲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点意外,宝宝出现了一小段时间的新生儿窒息,医生说可能有脑瘫风险或者影响智力。这事在妈妈心中成了一道心理阴影,孩子说话、走路都比别人慢,上学后成绩不好,妈妈总是解释道,孩子在出生时智力受了影响。可当他送孩子去做智力测试时,却意外得知孩子的智力完全正常。

为什么孩子的一切行为并不正常?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妈妈和别人说他出生时遇到的苦难,智商有问题,久而久之,他就真的认为自己智力比别人差了。

这就是长时间的心理暗示对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很多教育专家强调,父母一定不能对孩子说“你真笨”这三个字。

可是,即便丢掉了“你真笨”三个字,父母还是会在不经意间运用到暗示的力量。

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暗示

下雨天,一个惊天响雷。妈妈赶紧抱住孩子:“打雷好可怕,宝宝快捂住耳朵。”

家里出现了一只蟑螂。妈妈大呼小叫:“蟑螂太可怕了!宝宝快点躲开啊!不要去碰它,让妈妈来解决!”

孩子上台表演一个节目,爸爸不停地“鼓励”他:“没关系,不用紧张,爸爸一直在台下看着你呢!”

这样类似场景想必大家都看到过吧?孩子在经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时,如打雷、见到蟑螂、上台表演,并不知道如何应对,甚至对自己内心的情感认知并不完整,但他们可能并不觉得这些事物有多可怕。如果家长简单地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做出预判,就会通过言行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害怕”等负面情绪的暗示,这可能会让孩子在今后遇到这件事情时真正产生害怕、紧张的情绪。

对孩子的行为偏好进行暗示

带孩子去买衣服,两条款式相同、颜色不同的裙子,妈妈说:“我家宝宝喜欢粉色的,就要粉色的吧。”

带孩子外出就餐,点了一大桌食物,妈妈仔仔细细地往宝宝碗里夹菜,一边和其他人说:“我家宝宝嘴可挑了,不吃鸡肉,胡萝卜太硬了也不吃,蔬菜只吃叶子……”

于是,和爸妈说自己喜欢粉色的那个孩子家里有一堆粉色物品。那个不吃鸡肉的孩子今后也没什么机会尝试鸡肉了。可是父母们有没有了解过,孩子是否也想买一件蓝色衣服?当鸡肉换了一种烹饪方式,摆在漂亮的碟子里,孩子是否也有那么一瞬间想尝试的念头?

身为大人,我们的喜好也常常发生变化,行为也有随心情的时候,孩子更是对任何事物的偏好都没有定型。因此,家长不必着急表示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根据自己的直觉替孩子做决定,剥夺孩子的决定权的同时,父母言行中的暗示会真正影响到孩子的偏好和行为,固化他们对事物的喜好和选择。

因此,在和孩子相处中,我们不仅仅要学会多用正面词汇,还应该在心理上多留给孩子一点空间。

当孩子在向真正危险的事物靠近时,必须命令禁止。除此之外,先别急着出声,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在打雷后并没有表现出惊恐,大可不必去安慰他。如果他没有表现出对于蟑螂的惧怕,大可把他和蟑螂的相遇当做一次认知小动物的机会。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表现出喜欢或厌恶时,别着急把他记在心里。下次在做选择时依然问问他的喜好,在遇到他厌恶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对他有益的)时,仍装作不知道、鼓励他去尝试和接触。

聪明的父母,不会让暗示成为孩子成长之路上的绊脚石。

THE END

TAG:孩子  暗示  父母  妈妈  蟑螂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