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做好这五件事,让宝宝学会不粘人!!!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20 00:00:37
The Beginning

最近网上流传了几张有趣的图片,配词是:如果你最近看到这样一群人,请别担心,他们不是坏人,只是他们家的孩子刚上幼儿园。

这些图片充分体现了家长们焦虑的情绪;担心孩子进去幼儿园不适应,担心孩子不舍得自己;实际上焦虑的情绪,每个人都感受过——总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人就会因此产生坐立不安的情绪,当我们认识这感觉时,经常会有意识控制它,让它不要泛滥影响到生活。而这种情绪无法被孩子认知,因此孩子会表现为更惊慌失措。尤其因为家长需要去工作或者孩子入园需要短暂与孩子分开,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恐慌、哭天抢地等表现,这就是典型的分离焦虑。

其实分离焦虑是孩子情感的正常发展,那么,分离焦虑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它呢?

分离焦虑的产生

在小婴儿期,只要能满足宝宝的需求,很多宝宝对于不同的照顾者是不会有太多挑剔的,而且在6个月以前,更多的情况是父母害怕与宝宝分开;

但约在4-7个月时,宝宝开始认识到物体恒久的道理,就是他们学到,出现过在他眼前的事物即使他们不再看到,也不会消失,是固然存在的,因此很多时候宝宝会出现寻找消失事物的举动。

到8-9个月后,有些孩子还很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而这年龄段,宝宝与最主要照顾者(经常是妈妈)逐渐产生亲密依赖关系,当宝宝知道妈妈离开他们的视线,但是不知道妈妈啥时候回来(宝宝还没掌握时间的概念),因此在这等待的过程中,焦虑情绪就开始出现,会害怕妈妈不回来,从而出现大哭大喊。因此,即使妈妈一直在家,但离开宝宝视线范围内(如去厨房、厕所等)均会诱发宝宝的哭喊,直到妈妈重新出现在孩子面前。

当宝宝8个月到1岁时,已经萌生了自我意识,在父母陪同下有时可以自己看东西自己玩,但是分离焦虑可能会加强,会在察觉父母离开前就显得特别粘人,并且开始哭闹。

分离焦虑一般会在1岁半到两岁逐渐消失。但有些因素可能会再次诱发分离焦虑的产生,例如换了保姆,换了环境或者入园的时候。

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间是由宝宝的脾性决定,而父母的反应也是重要因素。有些严重的分离焦虑会持续到学龄前,大一点的孩子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可能影响到正常生活的话,那就需要注意抑郁的可能;如果上学后,孩子突然出现分离焦虑,也需要排查有无遭受校园霸凌等可能。

很多宝宝在父母离开的时候会出现不舍,但这并不是分离焦虑。父母需要认识分离焦虑的存在,并学会处理它。因为很多时候如果处理不当,宝宝的分离焦虑会变本加厉,而且宝宝以为只要大哭大闹就可以让父母不离开自己身边,因此每次都会故技重施。

其实分离焦虑可能也会让父母感觉到安慰,因为宝宝最亲的就是自己,但是,很多时候会造成自己的负罪感,因为工作不能陪在宝宝身边;有时更是压力感,宝宝一刻都不能离开,感觉鸭梨山大。

我们要知道,分离焦虑对于宝宝认知情感的发育是件好事,要相信宝宝最终会克服并接受这一感觉,当孩子平稳过渡这时期后,宝宝会得到更充足的安全感,而且这也是宝宝一个学习独立能力的机会。

怎样才能把“再见”做得更好呢?

时间地点很重要。不要在不熟悉的环境(尤其8个月或者一岁前)离开宝宝,也不要在宝宝犯困,疲倦,饿的时候离开宝宝;

练习。比如妈妈需要工作前,可以让照顾者或者保姆提前熟悉宝宝;入园前,先带宝宝参观一下幼儿园,最好参观几次以上,让宝宝熟悉环境,可以告诉宝宝幼儿园是小孩玩耍的地方,告诉孩子课室里的功能,让孩子认识老师。

温柔而坚定。在离开前可以做一个执行程序,例如先拿包,再亲吻一下宝宝,温柔地说再见,而且需要告诉宝宝准备去哪里,保证会回来(因为宝宝还不知道时间概念,所以不要说下午或者晚上,可以以一件事情做时间点,例如保证宝宝吃完晚饭或者与照顾者玩完一个游戏就回来),在幼儿园,也可以跟宝宝说,在宝宝睡完午觉后就会去接他。然后,无论宝宝怎么大哭大闹,坚决地离开,不能返回,否则会加强宝宝大哭大闹的戏码。

遵守规定。说到做到,就是跟宝宝说啥时候回来就啥时候回来,以身作则,会让宝宝更信赖你。

当父母离开,这时的主要照顾者(比如保姆)需要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当宝宝已经忘记刚刚不开心的经历时,就尽量不要再提父母;当然,如果宝宝问起,那就如实回答,爸爸妈妈在工作,我们吃完这一顿饭,玩完这个游戏,爸爸妈妈就会回来啦。

THE END

TAG:宝宝  焦虑  孩子  父母  妈妈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