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去附近的水果店买西瓜。
此时,正是水果店里最忙最热闹的时候。
人来人往,密不透风,俱各忙着挑挑拣拣。
在店门口,却发现许久不见的小学同学芸,拿起荔枝,递给身边年约六七岁的孩子说:来,尝尝看,这荔枝甜不甜;又拿起山竹,掰开:这个再尝尝……。同时她的嘴巴也不闲着,尝完荔枝尝山竹,再尝尝提子……。
孩子已经吃顺嘴,自顾自地从冷藏箱里拿出一盒蓝莓,吃了起来,身上的白T恤已经染上荔枝的粉、蓝莓的蓝、山竹的紫……。
我看着芸,coach的包包正挎在肩膀上,手上的钻戒浸染上水果的汁水,失去光彩。
心里突然闪过一句: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其实她老公是一家上市公司经理,年收入几十万。她并非买不起,而是纯粹的占便宜的心态,仗着这家水果店可以让客户先尝后买的规则,就能多吃点是点。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有便宜不占是傻子。
不过,带着孩子一起占便宜,好么?
五一的时候,我带着小鱼儿去森林公园玩。
排队买票时,在我前面的年轻女子引起我的注意,脚上穿着一千多元最新款的阿迪达斯,正对她孩子说:你偷偷弯下膝盖,缩点脖子,妈妈就不用给你买票了。
孩子说:妈妈,我都125了,让我怎么弯呀,我不想逃票,咱家也不差这点钱。
那女子一巴掌拍在孩子背上:是不差钱,但能省点是点。听话,晚上回家带你吃哈根达斯。
那孩子听了这话,也不言语了。
我心里想:一份哈根达斯,差不多能买两张票了。这妈妈是算的哪门子账?
很多时候,穷是一种心态,跟兜里钱多钱少没多大关系,占小便宜成为惯性思维。
门票的价格比上不哈根达斯,为什么不愿意花钱买门票?
因为耍个花招就可以把门票省下来,而哈根达斯耍不了花招,省不下来。
还是那种心理:能省就省,有便宜就占。
可是,在孩子面前,让他看到大人因占小便宜而不遵守规则,那么,长大成人的他,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每个人在成年后,都会无意识地重复父母的行为。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第一榜样。
在超市里,常有人拿着几份宣传单比较:这家超市鸡蛋便宜,在这里买鸡蛋;那家超市白菜便宜,去那家买白菜……。
一日,在超市的奶制品区里,有个四岁的男孩子看着一盒大果粒酸奶,问:阿姨,帮我看看这种酸奶有没有打折。
我瞅了一眼:“没有打折呀,怎么了。”
他很失望地走开了:“哎呀,怎么不打折呀,我想喝酸奶,只好让妈妈去另外一家超市看看了。”
远远地传来一个声音:乖儿子,真会过日子,等会妈妈带你去看看。
谁都想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每个人难免会在同类物品中相互比较。
可是,让孩子从小养成锱铢必算、斤斤计较的习惯,好吗?
当孩子长大后,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呢?
知乎上有位网友说:不得不承认,占小便宜是一件很花心思的事情。看到不同价格的创口贴,要盘算怎样花钱才是最省钱的,别人请客就感觉是赚到了,心里的小算盘一直在拨,直到找到盈利的平衡点,心里才会舒服,不去想这件事情。表面上占到了便宜,花费的却是最珍贵的时间和心力。
实际上,占便宜是最不合算的一件事,占的是能见得到的东西,失去的却是无形的时间与心力,以及最高贵的人格与尊严。
没有几个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我们可以让孩子知晓生活的艰难,但没必要让孩子跟大人一样锱铢必算、斤斤计较。
因为等他们长大后,这样的性格势必让他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带来不必要的难处,甚至厄运。
今年春节刚过,大年初二,宁波动物园,那个跌进老虎窝的游客,为省下一张票,却失去一条命,事件的起因也仅是因为不守规则逃个票,占占小便宜而已。
元宵节的第二天,武汉火车站,那个面馆的老板,突遭惨祸,事件的起因仅是想一碗面多挣一元钱而已。
古人说:贪小利,受大害。
或许,我们习惯了省钱,习惯了类比消费,习惯了行走在规则的边缘上,也习惯了不守规则而带来的些许便利。
或许在我们的上辈、上上辈中,他们是这样的消费思维。可他们那时是物质稀缺,资源分配,想得而不可得的时代。
可今天的我们,物质丰富有丰富的活法,贫瘠也有贫瘠的活法。
俗话说:人穷志不穷。
最怕的是心穷。
事实上,穷是一种心态,跟兜里有多少钱没多大关系。
正如明朝崇祯帝,为了省100万而失去万里江山,这本是一笔再简单不过的帐,但自幼聪明好学的崇祯皇帝却到死也没有算清楚,即使他在位期间旰食宵衣,却免不了背上亡国者的耻辱。
心穷,对一个人的思想眼界与格局影响深远。
而一个人之所以会心穷,与他的幼年时期是分不开的。父母为人锱铢必较、凡事爱占便宜,孩子长大后想越过这个界限,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而这代价是这个世界给他的,因为他的爱占便宜,引起周围人对他的不屑,等他碰壁吃亏后,才得以醒悟。
也有人一生不得悟,最终让自己禁锢在自己的心穷里,一生无法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因为感觉自己穷啊,不能拥有像别人那样的幸福。
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真实地映射在孩子的心里,在他心里烙上印记,从而也左右他的思维。
需要记住的是:你是如何对待这个世界,你的孩子也会如何对待这世界。
有位朋友说:
小时候,妈妈是个斤斤计较、爱占便宜的人,那时候,跟在妈妈身边,心里很羞愧,一直希望长大以后,不要长成她的样子。
但我悲哀的发现,我现在长大了,却没有办法不受她的影响。
和同学们一起外出,我忍不住就想不出钱吃现成的;去公共场所,忍不住会伸手把纸巾揣在包里带回来;到超市,看到免费试吃的就忍不住吃了一口又一口……我终于也和我母亲一样,变成了爱占便宜、爱斤斤计较的人啊……
每个人在成年后,都会有意无意地重复着父母的行为。
宋庆龄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
教育,并不一定是刻意为之的事情。有时候,言传身教,希望孩子什么样,自己首先成为那样的人,是最好的教化。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格局和质地,父母就要达到相应的高度,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去改善。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每个人来到这世界,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而后,他生存的环境开始给他上色,他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父母有钱但心穷,总想占便宜,这就会无形中养出一个心穷的孩子,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