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男孩高考后留下遗书自杀的事件引起了热议。大家在为这个花一样年纪的少年痛惜的时候,也都在反思父母与孩子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家庭教育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父母却全然不知?
有个网友说:“鼓足勇气,给我爸妈写了一封信。里面全部都是我这十多年来的心声,可是,他们还没看完就撕掉了,说我满纸荒唐言,他们一把辛酸泪。”孩子觉得自己备受煎熬,父母认为自己苦心孤诣都是为了孩子好,明明付出很多,为什么到头来落不了好?很多在父母眼里很正常的行为,其实早已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1.遇事过分紧张
前两天和闺蜜叶子一起送她家闺女去参加小升初的考试。
大早上五点多的时候,我还没睡醒,叶子就拉着闺女到了我家楼下,催着我赶紧收拾出发。胡乱梳洗了一下,就被叶子拖着出发了。一路上叶子一直紧张兮兮,一会儿检查闺女的书包,担心文具没带齐,一会儿又怕闺女饿了渴了,过几分钟就要问一下闺女紧张不,搞得我也有几分紧张。
最可怜的是小闺女,孩子被早早叫起来,神志还是模糊的,看得出来是打着十二分精神配合叶子的“盘问”。面对妈妈的不依不饶,小闺女有些烦,到后面压根就不搭理叶子,直接睡过去了。
直到小闺女进考场前,叶子还在不停地交待:“要认真看题啊”、“千万别马虎”……眼看就要耽误了,叶子才十分不放心地“放”了孩子。我笑她太紧张,她却白我一眼:“这可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得重视。”
重视归重视,可是反应不能过激。父母的过度紧张,会传染给孩子。孩子本来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个人意识就不够强,这时候,父母的表现往往能投射到孩子的心理上。父母过度紧张,让孩子原本的心情受到影响,要么给孩子加重紧张感,影响表现;要么让孩子觉得父母大惊小怪,感到不耐烦。
2.控制欲太强
昨天表姐去了一趟孩子的学校,回来就一直闷闷不乐。原来是孩子的班主任把表姐叫了过去,到了给表姐看了一篇孩子写的作文,看完后表姐整个人都不好了。
孩子在作文中列了表姐的种种“罪状”,对表姐的专断独裁感到“痛不欲生”。表姐表示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处处为孩子打算,给他安排好一切,反而被孩子埋怨?
其实,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好的心是真的,只是方式有问题。我们自认为对这个社会足够了解,有着比孩子多多的生存经验和见识,我们就得肩负起孩子的领路人、指导者。可是,我们在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强制让孩子遵循我们的意愿去生活的同时,恰恰忘记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对这个生活有自己的看法。
爱孩子,不是让孩子变成我们手中的提线木偶,而是让孩子去成为他最喜欢的模样。
3.不停唠叨抱怨
下班回家,对门的小胖子气呼呼地坐在楼道里。我逗他:“你妈妈又开启声波轰炸了?”他一脸生无可恋:“祈祷老天赐我半天清净啊!”
小胖子的妈妈是出了名的话多,尤其是对自家小孩。吃个饭,嫌他不爱吃青菜,要说上个半小时;写个作业,抱怨他上次考试考不好,训斥个四十分钟;就连小胖子上个厕所,她都要站在门外,不停地念叨催他快出来……
仔细想想,小胖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担心孩子身体、操心孩子学习,还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行为,无一不是为了孩子好。然而,孩子似乎并不领情,反而出现抵触心理,想要逃离妈妈的“语言包围圈”。
唠叨抱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对孩子没有耐心,只想通过简单机械的语言攻击让孩子缴械投降,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冷静下来想想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去克服问题,得到成长。
孩子的成长,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总是想着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一股脑都塞给孩子,就是对孩子好,却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们着急扯着孩子往前跑的时候,是不是忘了停下来问一问孩子,他是否喜欢这种方式,他是否想要接受你的这份爱?
对孩子好,是一定没有错的。但是让爱有意义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他想要的,而不是我要给的。
小慧说: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会犯各种各样的毛病,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知道自己犯了错,却不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