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挫折教育,你是否适度?

来源: 更新时间:2023-12-07 00:00:49
The Beginning

近期好朋友小A总是找我聊天,每次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每件小事都能让她感觉生不逢时,命运不济。出门买菜因为卖菜大叔脾气不好,和大叔吵了一架,闷闷不乐了一天;上班时候因为粗心被领导说了几句,便感觉失去了自我价值感;只要别人小小的一句话刺激到了她,或者说了一些她不愿意听的话,对她来讲就是受到了猛烈地打击;前段时间,因为找工作没有满意的,天天闷在自己的屋子里唉声叹气,觉得人生没有了希望,觉得自己活得一塌糊涂,甚至觉得自己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用一个词形容小A ,那就是她有一颗“玻璃心”。

“玻璃心患者”通常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抗挫折能力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无助感。而这种“玻璃心”养成往往和孩子童年时期的挫折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所谓挫折,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导致无法实现动机和无法满足需要的情绪状态,包括学习挫折、交际挫折和情感挫折等几个方面。

现在,孩子基本都是全家的心头肉,家人们都围着孩子转,处处充当“保护伞”,他做了什么事都是“真好啊,太棒了”“真厉害”。所以很多孩子从小的生活都是顺风顺水,也提高不了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

当孩子独自走入社会,需要独当一面时往往会产生各种不适应,表现最明显的是:任何小事情都可以成为他的挫折。但是,毕竟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经历挫折,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锻造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工匠会快速将其浸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处理,这样工件的性能会更好。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被心理学家称为“淬火效应”。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淬火”,也就是要经历一点挫折,正如英国儿童心理专家卡特邦奇所说:“过于幸福的童年,常常会造成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打击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我们大都明白这个道理,认为要让孩子经历挫折。但是很多人对挫折教育有一个误解,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为孩子人为地制造挫折,然后让他习惯挫折。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如果运用不当,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比娇生惯养更严重。

挫折有时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增强孩子的心灵力量,但另一方面,运用不当也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甚至自信心受到上号,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家长特别需要掌握这点,千万别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进行了一次实验。他把一群学生分成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组,没有任何噪音。噪音折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试验的下一个阶段:实验是一种叫“手指穿梭箱”的装置,当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强烈的噪音,而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噪音。

心理学家发现,在原来的试验中听过努力能够使噪音停止的第二组,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在第二阶段实验中,都很快把手指移到了箱子的另一边,从而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也就是说在第一阶段无聊怎样努力都无法使噪音停止的学生,手指却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想不到尝试把手指移到箱子另一边。

塞里格曼接着进行了实验的第三阶段:要求所有学生吧一堆无序的字母排列成字,比如ISOEN,DERRO,可以排成NOISE和ORDER。实验结果表明,在前面的试验中产生了无助感的第一组学生很难完成任务。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的存在,以及他对学习的影响:在经历了某种证明自己无能的学习后,人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都会表现消极。

在生活中,有许多孩子经历了挫折后,他们就开始找理由为自己解脱:“我太年轻了”、“我书读得太少”、“我经验不足”或者“我的缺点太多”等。这说明,外在的挫折变成了他们内在的“习得性无助”。他们的沮丧和焦虑,往往以愤怒抗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变化造成的伤害,比挫折本身要大得多。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呢?其实,挫折教育就像是在给孩子烹饪一道菜,主菜、配菜和调料都要合适且适宜的话,就可以让孩子在挫折教育下开心又健康的成长。我们不妨试一下,调整一下你的教育“菜谱”:

  • “主菜”要求父母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困难

    如果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像小A一样拥有一颗“玻璃心”,遇事情总是否定自己,回避面对,那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给孩子一些体验挫折的感受。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挫折。比如:当孩子因为考试不好情绪低落时,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切忌不可包办孩子问题,让孩子意识到这个困难是自己的,同时他也可以战胜这个困难。

  • “配菜”要求父母起到鼓励和榜样的作用

    孩子的“习得性无助”一方面来自自身失败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来自于身边的人对他失败事件的评价。所以,当孩子失败的时候,作为孩子的心理支持来源,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面对当下的困难,多给孩子说一些积极打气的话,同时,用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给孩子做个榜样,这样,孩子就会从我们身上得到了面对挫折的勇气。

  • “调料”要求我们掌握好挫折教育的度

    挫折教育是拖动孩子向前发展,还是“挫折”孩子的自信,关键在于烹饪的时候这个“调料”的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可以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让他对挫折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但是应当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由于年龄阶段、性格、环境的不同,每个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对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一味地让他坚强起来,反而牺牲了他的健康和快乐。

挫折体验只是挫折教育的一个工具,真正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对挫折的认识,让孩子意识到:这个世界经常不会关注他的感受,在他自我感觉良好之前,世界期待他有所成就。

THE END

TAG:挫折  孩子  噪音  都是  给孩子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