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岁以下的宝宝看电视会阻碍注意力的发展,所以婴幼儿还是少看电视为妙。
2岁以下的宝宝看电视真会影响专注力的发展吗?
2岁以上的孩子看电视如何控制时间呢?
选择什么内容或形式的电视节目给宝宝看呢?
宝宝看电视上瘾,有时候叫也叫不应,把电视强行关上就哭闹,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看电视、玩平板到底是早教养料,还是美好的毒药?
现在市面上各式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充斥着儿童教育市场,大到电视节目、平板电脑,小到小的电子屏幕故事机等。
生产商都在告诉家长们,电子产品对孩子的某一方面能力有多么大的好处。
可是事实呢?家长不一定知道它们的利弊,一直在纠结,而孩子却对这些产品非常好奇,甚至容易上瘾,更让家长担忧。
2岁前 电子产品只是美好的毒药运动才是大脑的“养料”
2岁之前的儿童,有很多的发展需求,比如注意力、大肌肉群、空间感的发展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宝宝多运动。
因为运动可以产生一种叫“内啡肽”的神经递质,能促进脑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营养。
也就是说,如果不运动,大脑是无法吸收的,也就是补的营养再多也只能到身体上,却进不了脑袋里。
电子产品让宝宝的大脑更“饥饿”
而幼儿电子产品因为不断变化图像,来吸引儿童,导致儿童可以专注的长时间盯着屏幕。
这样表面上感觉是在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但其实,大家都知道,专注是需要能量的。
但是孩子不运动,大脑吸收不了营养,高度的长时间专注又同时在消耗着大量的能量。
这样久而久之极有可能会让宝宝的大脑更加“饥饿”,反倒是对大脑带来非常深刻的伤害,延缓儿童大脑的发育。
让宝宝的注意力“变窄”
虽然电子产品可以让宝宝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上,但是专注力的锻炼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比如我们希望宝宝能同时关注不同的事物,让眼界变的更加宽广,而不是总是喜欢“钻牛角尖”。
但是过早的让孩子只专注一件事物上就有可能让孩子变的思维狭隘,脾气暴躁。这样反倒给孩子的性格和认知能力带来了消极影响。
剥夺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发育
我们的宝宝在2岁之前要提高很多方面的认知能力,比如言语能力、空间感知、运动能力等。而让宝宝长时间坐在那里看屏幕,势必会剥夺和缩短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机会和时间。这样看来,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孩子2岁之前,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供我们孩子来参与,与其相信天花乱坠的早教产品广告,思考电子产品对宝宝的利弊,还不如先思考一下如何带孩子更好地运动和感受大自然来的更加实际一些。
动画片要看 但要看美的动画片哈佛大学商业研究部门对全球最成功的前500位知名企业家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和研究,想以此来找到人类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令人惊奇的是,这500位知名企业家唯一共同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审美的追求”。
他们有的会定期去参加艺术展览会,有的会定期听音乐会,绝大部分都对艺术有着很深的造诣。
最后,哈佛大学的结论是,“对审美的追求”可能是优秀管理人员和企业家的成功必经之路。
待到孩子3岁左右,我们可能需要给孩子播放一些动画片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不过目前市面上的动画片充斥着暴力,甚至人物角色本身的设计就非常缺乏美感。
本人最嫌弃的动画片就是“熊出没”一系列号称国产优秀动画片的作品了,里面渲染的是彼此争斗、暴力和完全不敢苟同的画面设计风格和视觉特效,没有美感可言。这些本人都认为不适合我们的宝宝观看。
而迪士尼和我国经典的动画虽然时间久远,但却是审美的典范。例如:大闹天宫、猫和老鼠、宫崎骏的系列动漫等。当然,其实相对于内容的选取,对于3-6岁的儿童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要控制电子产品接触的时间。
考虑到孩子的眼部发育和其他活动的时间,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应超过1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应该贡献到大自然的感知、小朋友的社交和肢体活动上来。
如何规定和执行看电视的时间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执行步骤,帮助家长顺利让孩子在约定时间停止看电视。
事先约定时间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在看电视之前跟孩子相互约定看电视时间。
明确告诉孩子关掉电视的时间点
这一点很多时候家长容易忽略,比如家长可能跟孩子约定的是9点关掉电视,但是其实孩子可能并不知道“9点”是一个什么概念,于是到了9点要关掉电视的时候孩子就会“耍赖”,不认为大人说的9点就是ta认为的9点。
因此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当钟表的指针指到哪里的时候就是9点了”或者“当闹铃响了就到9点了”这种明确的概念,才能确保我们的孩子真正理解9点是什么样的概念。
永远给孩子一个提前量
当我们在享受一件事物的时候,因为突发情况让我们戛然而止。这种体验一定是不舒服的,所以孩子也是一样。
当ta出神地看着电视的时候,忽然父母告诉ta要关电视了。我相信很多孩子都是无法接受的,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提前量,不如还剩15分钟、10分钟和2分钟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提醒,告诉孩子很快就要关电视了。
这样孩子会有心理准备,可能在以后关电视的时候会遇到较少的阻碍。
温柔而坚定地执行
当以上操作均不能全部抵消孩子的耍赖和抗拒的时候,我们需要坚定的执行之前的约定。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看不到自己耍赖会有什么好处,那么下一次才会更愿意去执行家长的约定,给孩子一个严格的契约精神也对孩子的未来有百利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