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世界很大,小孩的世界很小。大人的世界里,小孩的事都是小事,小孩的世界里,任何事都是大事。而家长们给孩子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实都不会浪费。
在托尔斯泰的心中,如果绘制插图这件小事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求知欲,那便不是浪费。
19世纪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里,列夫·托尔斯泰为孩子们盖上被子,悄悄地拿走他们的睡前读物《环游世界80天》,走向壁炉旁的小桌子。在这个不隔音的小白屋中,孩子们下午的抱怨一字不落地全被他听见:这本书没有插图,很想看完,但太难理解了。
夜色很深,壁炉里的火也即将燃到尽头。列夫·托尔斯泰埋着头借着最后一点火光,鹅毛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认真克己的模样与白天工作的他并无二致。谁也想不到的是,此刻,他在认真地为孩子们的读物绘制插图。
00后的童年有一部动画片叫《哪吒传奇》,每天一到7点半,四岁的孩子准时守在电视机前坐等动画片播放。妈妈发现自己孩子能准确地跟她聊起商周之战、纣王暴虐、妲己误国时,并没有欣喜若狂地放任孩子继续看动画片,而是给孩子买了《封神演义》的绘本。
有图有字的绘本对孩子来说并不如动画片有吸引力,但妈妈告诉他,绘本里有很多《哪吒传奇》中没有的故事,她还坚持每天抽出一个小时教孩子看绘本,认字。一本《封神演义》孩子看了几个月,终于认完每一个字,并由此对读书认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上小学前,孩子看完一整本《数学真好玩》已经毫无压力,从识字和阅读到数学逻辑,孩子对学习的掌控力已经远远大于同龄孩子。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字的敏感期早于书写的敏感期,他们认字的渠道和方法千奇百怪,但只要发现孩子开始对此感兴趣,就要抓住时机,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在多数大人看来,孩子就是孩子,傻气,不晓世事,热衷于给大人添麻烦。如果看动画片就能安安静静地呆着,不给大人找事儿简直就是万幸,更何况还能学到小知识。但这个妈妈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给孩子戒掉动画片,带孩子读绘本、识字,为孩子求知做出最佳引导,简直就是“自找麻烦”。
这位妈妈明白,看电视,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看书是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的方式。
身为父母,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原以为安稳度过认字的敏感期就已经做得很好了,然而在上小学后才发现,认字还不够,阅读的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
在美国,有一个名医卡森(Ben Carson)的故事,他是底特律做脑部皮质切除手术最多的医生。小时候的他住在贫民区,有一天,他妈妈告诉他,我到中产阶级人家帮佣,发现别人有书,我们没有。于是母亲强拉他上车,把他丢在离家最远的藏书楼。
多年后卡森成为名医重游故地,发现他的朋友一半吸毒死掉,一半在街角要钱。他很是感慨,“当年母亲拉我的那一把,改变了我的一生”。
无论什么阶级,阅读都是一种终身教育。
有养的粉丝群中,有一位妈妈介绍自己的情况说,孩子三岁左右对爸妈玩手机特别感兴趣,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他们放任自流地让孩子接触手机,没想到,不知不觉中,孩子玩手机比大人都6!
等孩子到了小学二年级后,他们终于意识到这样的不对,于是大箱大箱地往家中搬书,给孩子规定好玩手机看书的时间,并且在两人回家后都争取把手机收起来不让孩子看见。陪孩子看书的时候,关上家里的电视电脑,专心看书,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能够沉浸于阅读的氛围。
粉丝说,已经忘记坚持了多少天。但到目前为止,这个孩子现在已经能安静地看完一本《海底两万里》,不会吵着要玩手机了。
8-12岁的孩子,除了要有学习的能力,还要培养专注度,沉浸阅读就是其中最佳的教育方法。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而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孩子由于受年龄、知识和生活环境所限,不论在阅读习惯、方法和材料等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担负起阅读教育的职能,加强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为孩子做的每一件麻烦的小事,都不会被浪费。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诱惑无处不在,游戏、电视剧、音乐,形形色色的东西不断侵袭着五感,时刻准备着夺走人的注意力。专注阅读的门槛已经变得越来越高,然而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就像浮躁时代中的一股清流,专为阅读设计,没有社交媒体、邮件、短信和游戏干扰,让读者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