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别让你在孩子身上的“爱”,成为你最深的遗憾!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17 00:02:40
The Beginning

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里面所有的爱都倾注给了这个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但是你知道吗?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很坏的影响!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著名的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偷窃的少年犯被当场捉住,缚了双手,牵到刽子手那里,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恸哭。儿子回转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近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儿子大不孝,犯了罪还不够,还把我的耳朵咬下来。

那少年犯说:“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

像寓言中的这类孩子,就是从小被过度保护+过度限制,我们俗称“溺爱”。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而父母要知道的是,这种孩子一离开家庭势必会遇到大问题,因为在家里他已经习惯了有人帮他做事,帮他解决事情,一旦出去,别人不愿意买他的账,他的意愿得不满足,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去完成,这会使孩子产生深深的受挫感,从而渴望回到家中。

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帮他们完成能做的事,比如:孩子玩玩具,不开心把玩具丢的很远,父母可以不厌其烦的给孩子捡回来。

可一个大孩子的愿望,比如:交友、学习或者谈恋爱等问题,这是父母不能帮孩子完成的任务。

一旦到了这个时候,不能满足其需求,大孩子的世界就会崩溃,孩子崩溃后,就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

一个16岁女孩的媛媛,因为在学校受不了老师批评而退学。回到家后,她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经常对父母发脾气,甚至还动手打父母,但每次这样过后,她会非常的自责,又会祈求父母的原谅,可一有不顺心的事依旧会对父母拳脚打踢,她控制不了自己。

综上所述,我们忽略了一个本质问题:爱的方式不对!

经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当妈的总想在能为孩子多做事的时间,尽量满足宠爱孩子,所以,总是害怕孩子累着、受委屈。

当孩子想练习用勺子吃饭或筷子吃饭时,父母会跳出来:“宝贝呀,来,妈妈喂你,不要动。”

当孩子想要帮家里人做力所能及的劳动时,父母会跳出来说:“宝贝乖,去那边玩玩具,妈妈来做。”

当孩子想要自己学穿衣服的时候,父母会跳出来:“宝贝乖,穿衣服这么复杂的事,妈妈来帮你做。”......

很多父母容易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认为这是应该给予孩子的东西,殊不知这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的独立性,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种现象,也认为这是我们为人父母应该给予的东西,殊不知,这样长大的孩子容易有一个连环反应:

挫折商低,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现严重的逃避行为,譬如躲在家中不出门;躲在家中后,他们的脾气很大,很容易对着父母发脾气,严重的还会对父母拳脚相加。(这种孩子容易被谴责为“狼心狗肺”)

知道爱孩子的方式不对,就需要父母稍加控制,但这不代表你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要找到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真正爱的本质是自由。

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要控制有度,而自由又等于拥有选择权、尝试权、犯错权。

在陶行知与四块糖果的故事中。

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故事中的陶行知并没有一开始就责骂孩子,而是用奖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动手的原因,最终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儿!

生活中,很少父母有这样的耐心去做这样的事,不管真相事实如何,都是先说教一通,或者宠溺无度,任其发展!

我们要知道,孩子也有犯错权,并不是犯错就一定要教训孩子,在他们还不懂得更多的道理和做人的方式时,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引导、相信、接纳,而不是去控制、怀疑、插手。

只要在道德和安全底线之上,父母应该让孩子去尝试一切他喜欢的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独立,不断在尝试中对自我进行修正或选择。

坚信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父母只需要做最简单的浇水锄草工作,静静等待花开,芳香自会四溢而来!

THE END

TAG:孩子  父母  校长室  这是  糖果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