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园”虐童事件最近炒得风风火火,各种“真相”和“谣言”层出不穷。
随着时间的迁移,公众所能够看到的真相慢慢浮现在水面上,但是无论如何,“虐童”却是板上钉钉的事。
最近,“虐童”案件不在少数。
从杨永信的“电击诊所”到豫章书院,从携程亲子园到红黄蓝幼儿园。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孩子受到了创伤。
“虐童”事件,其实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在美国,每5个小时就有一个孩子死于被虐待。2008年,美国共发生1740起致命虐童案,579000起一般性虐童案。2009年,虐童致死人数上升到2500。
在韩国,根据韩国保健福祉部调查,2014年韩国虐童事件数量高达10027件,打破韩国史上最高记录。
在日本,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6年8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财年,日本官方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的儿童保护机构处理虐童案总计103260起。
而在我国,一般曝光的都是幼儿园虐童。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12月至今,媒体报道过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北京与广东6起;浙江、河南5起、河北、福建4起……
是什么原因导致虐童事件频发?
“钱少,事多,地位低”一名幼师的自述
虐童,被虐的对象是孩子,而施虐的对象,则是老师。
我曾经跟一名幼师朋友聊过,怎么看待幼师这份职业,她只回了我一句话。
“钱少,事多,地位低。”
的确,之前麦可思研究院有发布一份报告,中国2016届“幼儿与学前教育”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504元,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低872元。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从事“幼儿与学前教育”职业类群体,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06元,比全国高职高专平均水平低了893元。
这种薪资水平,很难让人有足够的动力。
我的朋友曾就职于某著名教育机构旗下的幼儿园,七月份到手的薪酬只有1950+元,这在广州根本没办法生活下去。
同时,幼师的加班,并不比其他高压工种少。据调查显示,中国幼师普遍感到从事这一行业压力大。
压力的主要来源是检查、考核繁多,以及工作时间长,每天需要工作8至10小时,还有22.14%的幼师表示,工作时间超过了10小时。
在这种高强度工作的环境下,幼师必然有自己的“情绪”。有11.5%的准幼师表明,自己对调皮的幼儿表现出了消极的情感。
究其原因主要是调皮的孩子“不听话,不好管理”,会因为孩子调皮而“生气、发火”, “甚至做出不合乎教育的事情,如辱骂、罚站”。[1]
在中国这样的复杂环境影响下,幼师只能“沦为”一个不被尊重的职业。
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地位低,是社会的“小角色”: “幼儿教师就是阿姨,就是高级保姆,一天到晚就是哄哄孩子,没啥本事”。
低价幼儿园的老师成为了“保姆”;高价幼儿园的老师则成为了“服务员”。如果你是幼师,你会怎么想?
那么作为爸爸,要怎么样从老师角度出发,杜绝孩子被虐待的可能呢?
1理解并尊重老师
尊重保育员,尊重老师,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人活着,为的是最基本的尊重。这种尊重无关出身,无关收入,也无关成就。
作为爸爸,你首先得尊重老师。
我在一些幼儿园也开过讲座,有时候会看到,爸爸们对老师大呼小叫,指手画脚,根本没有顾及到老师的感受,更不要说尊重老师。
你对老师的不尊重,最终会体现在老师跟孩子的互动上。你不尊重老师,那你觉得老师会多爱护你的孩子?
同时,爸爸的不尊重,会让孩子“习得”。孩子在爸爸的“榜样”影响下,会认为他们也无需尊重老师。当然,他们没有示范,也不会懂得尊重。
孩子由于不尊重老师,所以对着老师骂骂咧咧;爸爸由于不尊重老师,所以对着老师指手画脚。
最终的结果就是,老师不耐烦,愤怒,继而产生攻击行为,酝酿出“虐童”悲剧。
2沟通才是长久之道
而我给到爸爸们的第二个建议则是,多跟老师进行沟通。
沟通这件事,一定得是爸爸来。
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在幼师群体中,大部分是女性。因此爸爸以男性角色进行沟通,会更容易进行,毕竟“异性相吸”。
同时,男女思维模式的差异,也会使得老师跟爸爸不会在一些细节处产生分歧,从而使沟通更顺利。
再者,爸爸的“男子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老师产生“威慑”。
所以说,爸爸沟通,才是最好的。同时,爸爸要保持长期的沟通,以显示对孩子的重视。
在沟通时,还要细心耐心聆听老师,理解老师的想法,并且给予老师充分的尊重。
在合乎教育逻辑的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教导可以适当配合老师。当然,如果有认为老师不对的地方,应该提供证据,并及时指出。
不过这种指出并不是一种否认,而是以一种肯定后的建议或要求的形式去进行。
在这样的氛围下,老师会在沟通中感到自己足够被重视,也就更有成就感,情绪也会更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