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撒拉族传统重要的的婚礼习俗(撒拉族婚礼的风俗)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22 18:07:20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撒拉族传统重要的的婚礼习俗

2、解读:撒拉族信奉什么教

3、撒拉族过年的习俗知多少?

4、撒拉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5、撒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6、猜你喜欢:

1、撒拉族传统重要的的婚礼习俗

对于习俗,每一个种族都有自己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的特色。在习俗里最为特色的一点就是婚礼的习俗,而对于现今跨越种族的婚姻是屡见不鲜的事,因此了解一个民族的婚礼习俗也是一对新人必知的事。

那么,对于撒拉族的人来说,他们传承下来的婚礼习俗是怎样的呢?一起去撒拉族文化看看吧!

撒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在婚姻方面有几种特点,

一是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权;

二是男子有凭“口唤”,离弃妻子的特权,即男子如果对妻子不满意,只要说三声“

2、解读:撒拉族信奉什么教

撒拉族的先民从中亚迁来循化时带有伊斯兰的根本经典《古兰经》。这部《古兰经》是穆罕默德时代大贤奥斯曼亲手在精制羊皮上抄写的,撒拉人视为至珍。在撒拉族文化中撒拉族是信奉什么教的呢?接着往下看吧。

撒拉族笃信伊斯兰教,其先民从中亚迁来循化时带有伊斯兰的根本经典《古兰经》。

撒拉族原来没有教派之分,都属于逊尼派中的“阁的木”教坊制度。自清代乾隆年间,河州回族聚居区产生了“门宦制度”和一些不同教派后,先后传入了撒拉族地区,并开始了教派之分和教派之争。

《循化志》(卷八)说:“回教一而已矣,所法灭经三十本出自唐时其祖师马哈麻(即穆罕默德)所为,因民世守之。到乾隆初年,而河州回民始有前开、后开之异。……其始不知何时,然教自是分为二。”

“前开”是先开斋后礼拜,“后开”是礼拜后再开斋。“顾其异者,节目之不同也,无二经也。”《循化志》(卷八),乾隆年间河州回民马来迟从阿拉伯朝觐归来,倡诵“冥沙经”,并到撒拉族地区传虎夫耶派的花寺门宦。此后,撒拉族中的伊斯兰教开始分派别,源别支流日益增多,例如老教、老新教、新教,是根据教派所传时间而定的。除以上教派之外,另有哲赫耶一派。

在宗教制度和宗教仪式方面,撒拉族还有许多与其他民族和地区不同的特点。每个撒拉族聚居的自然村都建有清真寺,寺院的组织情况是:每个“海依寺”聘大学阿訇一人,二学阿訇一至二人,“满拉”若干人。此外,清真寺里还推选一个专门侍奉开学阿訇的人叫“穆扎维”,此人选须是精明能干、勤快麻利的。另外,撒拉族在宗教上曾有过一种名为“尕最”总掌教的教长制度。

撒拉族穆斯林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一整套宗教制度,实行念、礼、斋、课、朝五项功修,称之为“五功”或“五桩天命”;过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和圣纪节。

3、撒拉族过年的习俗知多少?

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的后裔,他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合周围的汉、藏、回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撒拉人信奉伊斯兰教。那么,在撒拉族文化中过年习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撒拉族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在民间,婚丧嫁娶都要炸油香、煮麦仁饭,其间凡参与炸油香、煮麦仁饭的妇女必须要“乎斯里”(即沐浴过),未经沐浴或经期妇女,不允许参与这项工作,也不允许到油锅附近去。

孩子出满月,主人要拿出核桃、大枣和把薄面片切成正方形或菱形小块油炸成一种名为“古古麻麻”的食品,散发给来祝贺的客人。亲友之间往来,一般要相互馈赠·锅馍、酥盘(一种类似大馒头的蒸馍)、比利买海等。尤其看望妇女坐月子,都要带上比利买海,请产妇滋补身体。

在新娘上路之前,女方的家长要用做好的比利买海和上好的茶水招待迎送新娘的客人。有些地方吃比利买海的方法与维吾尔族吃抓饭的方法一样,用三个手指捏拢抓食。一般在为亡人祈祷时煮麦仁饭。即先将小麦去皮,然后同羊(或牛)杂碎及少许的豌豆、蚕豆放入大锅里长时间的熬煮,熟后再拌一些面粉,调以盐、花椒粉等各种调味品,成为一种像粥似的饭。

在食用前,要请全村的男女老少自带碗筷而来,先男人,后妇女,席地而坐,随来随吃,因故不能来的也可让别人带回去。

4、撒拉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的服饰是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撒拉族根据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气候特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那么,撒拉族服饰有哪些特点?一起来撒拉族文化中看看。

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衬衫、黑坎肩,束腰带,着长裤、穿“洛提”或布鞋,头戴黑色或白色的圆顶帽。腰带多为红、绿色,长裤则多为黑、蓝色。冬季,男子穿光板羊皮袄或羊毛褐衫,富有者则在外面挂上布或毛料面。妇女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着长裤,穿绣花布鞋。喜欢戴金、银戒指,玉石、铜或银制的手镯,银耳环等首饰。少妇戴绿色盖头,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戴白色。

撒拉族根据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气候特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最早的衣着穿戴,具有中亚游牧民族的风格,男子一般头戴卷沿羔皮帽,脚蹬半腰皮靴,身着“袷木夹”(类似维吾尔族的“袷袢”),腰系红梭布。

妇女衣着同男子,只是头戴赤青缲丝头巾。尔后,男子一般穿宽大的短上衣或长衫、长裤,腰系布带,富有者则系绸带,头戴黑色或白色六牙帽等,脚穿平底布鞋。老年人多穿长衫,做礼拜时,头缠“达斯达尔”(头巾)。

青年男子爱穿白色的对襟汗褂,腰系红布带或绣花腰带,外套适体的黑色短坎肩,黑白对比鲜明,显得清新、干净而又文雅。结婚时,腰束用红、蓝缎子缝制并绣有各种花卉图案、缀有绣带的“绣花围肚”,脚穿绣花袜子和布便鞋。

中年妇女的衣服较长,裤脚一般触地,脚穿绣花翘尖的“姑古鞋”。青年妇女喜欢穿色泽鲜艳的大襟花衣服。外套黑、绿色的对襟长或短坎肩,显得苗条俊俏,喜欢佩戴金银耳环、戒指和手镯等装饰品。

明末清初,妇女外出劳动时,用青布缠头,喜庆节日身披宽敞的绣有花边的披风。后来,改戴“盖头”,披在后面,有如风兜。“盖头”讲究精美,颜色因年岁而有所不同,一般少女和新婚妇女为绿色,象征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中年或婚后生有小孩的戴黑色的,象征成熟练达、沉稳持重;年长者多为白色,象征白净无瑕、自然朴素。

5、撒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撒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部分撒拉族散居于青海省的西宁市及黄南、海北、海西等州和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伊宁县等地。在撒拉族文化中有哪些传统的节日?一起来看下。

开斋节

撒拉族人称开斋节为“肉孜艾依提”,人们在伊斯兰教历九月份,斋戒一月后,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即行开斋过节。节前,打扫庭院,准备吃点。节日早晨、洗礼盛装、成年男子到坟地诵经祈祷,回来,同众人结队赴“卡尔”(较高的宽旷地)举行会礼和庆祝活动。会礼前,家庭成员要拿出相当一人一天的生活费向贫困者施舍“非提尔”(开斋捐)。

会礼结束后,人们互道“赛俩目”,表示节日祝贺,还要拿着油香、馓子,走亲访友,人来人往,到处呈现欢乐的节日气氛。平时结怨的一些人,在此至贵的节日感召下,也言归于好了。有条件的人家,还要宴请阿訇和亲友,共同欢渡节日。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意为“宰牲节”或“牺牲节”,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举行。相比之下,撒拉族人尤其重视古尔邦节。届时,须沐浴盛装,举着绿色长杆旗,在阿訇带领下,结队赴向“海卡尔”举行会礼,听阿訇讲经。礼毕散场,即赴坟地诵经祈祷。

回家后,各自宰牛、羊。早年,还有宰骆驼的。家境一般的,几家人合宰一头牛或骆驼,将肉分成三份,一份施舍,一份自食,一份馈赠亲友。各家还要炸油香和馓子,要做“碗菜”,请阿訇和本村老人共餐,节期三天,热闹非凡。

圣纪节

圣纪节,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是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相传也是穆圣的逝世日。事先各教筹集钱宰牛、煮麦仁饭、炸油香;届时,举行会礼,由阿訇讲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此外,在斋月的第十二天,妇女还要过“发图买节”,纪念穆圣的女儿。届时,要煮麦仁饭、炸馓子,以示纪念。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传统节日习俗  传统节日及习俗  传统节日和习俗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