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3-6岁

如何高质量养育之一:你的“不燃型”孩子需要什么?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1-04 00:02:08
The Beginning

“不燃型”孩子有哪些明显特征?“不燃型”孩子真正的内心诉求是什么?“不燃型”孩子需要家长如何养育?孩子的每一个坏习惯背后,都是家长没看到的需求!

本期主题:如何高质量养育,你的“不燃型”孩子需要什么?

先普及一下“不燃型”是怎么个意思,以及它的分法依据。我国国家标准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而在《干法》一书中,稻盛和夫将人分为三种类型: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不燃型”对应建筑材料的A级;“可燃型”对应建筑材料的B1级和B2级,“自燃型”则对应建筑材料的B3级。接下来这几期系列专题,是如何高质量养育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

一、“不燃型”孩子有哪些明显特征?

同事家的安安,她总是衣装整洁,头发一丝不乱,脸上的表情一如平静的湖面,才三四岁的小姑娘,却仿佛是世外修行的高人,冷眼望红尘缭乱。你笑眯眯热乎乎地跟她打招呼,想传递点亲切和欢迎的意思给她,她却是一脸淡定,也不搭腔,也不理你,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你想拉她小手,想进一步表示友好和慈爱,她会迅速躲去妈妈身后,把小手藏到背后,眼睛里满是戒备。每次大家一起出去玩,到了儿童游乐场,别的孩子热火朝天要多疯有多疯,她总是茫然地站在外围,直到大家都闹腾够了、闹腾累了意兴阑珊准备离开,她才略略露出一点点想要去玩的意思。

范姨家的小孙子浩浩,7岁了,刚刚上一年级。每天下学后,满院子同年龄的小孩子成群结队呼啸来去,浩浩却出出进进总是一个人,每天下学一进门就窝进自己屋子里呆着,家人三催四催的,才肯磨磨蹭蹭出来。出来后,直接上饭桌埋头扒饭,扒拉饱了又进自己屋去了。妈妈为了惹逗他多说话、多交流,要么一遍遍敲门去问这问哪,要么打开电视找出动画片跟浩浩爸挤眉弄眼呼呼喝喝、说说笑笑直夸动画片这个情节多好笑、那个故事多好看之类的,声音那么大、弄的那么热闹却也不见浩浩生了好奇从房间出来。浩浩妈每回都好奇的不行,问浩浩一个人在房子里做什么,每回浩浩都只四个字就打发了:没干什么。浩浩妈就格外郁闷,就可劲追问。浩浩便不吭声了,因为他说的是事实啊,确实没干什么,有时候一个人对着一只飞进来的小蛾子也能发呆一整个下午。

类似以上的表现,都是“不燃型”孩子的典型特征。什么是“不燃型”呢?“不燃型”,顾名思义,就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那种,内里意思跟平凉方言说的“凉性子”、“油缸倒了也不扶”“没气性”等有点类似但不完全相同。“不燃型”的孩子就像一团静止在空中的乌云,色彩黯淡、活力不强,身边的风起云涌、风来雨止好像都跟他们没关系似的。这种类型的孩子,内在意愿非常弱,主动性不强,对什么都不大感兴趣;外在推力如果不够强烈、不够针对性的话,对他们所起效用也不大。

二、“不燃型”孩子真正的内心诉求是什么?

安安妈妈焦虑的不行,每每诉苦说:这孩子在家时候好好儿的啊,跟爸爸妈妈有说有笑的,可闹腾了。可不知为什么,一出门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就像个自闭症孩子似的,谁也不搭理,啥事也提不起劲儿,这可咋办哪?

浩浩爸妈和奶奶也是着急的不行,这一家子就没这么个牛心左性的主儿啊,一个个能说会道的,可怎么到浩浩这儿就完全变种儿了呢?这才刚一年级,就成了独行侠,不跟同学交流,不跟小伙伴玩。以前在家里时候还算“正常”,跟妈妈抢个遥控器争个电视频道啦,跟爸爸撒娇要个心爱玩具啦,跟奶奶讨巧卖萌要顿顿花样百出的美食啦……现在倒好,动画片也没兴趣了,玩具也不爱玩了,美食也没吸引力了,到底怎么办啊?

是的,安安有点“高冷”,浩浩有点“退缩”,但这都只是看上去如此,只是大人站在大人角度的评判和审视。他们的这种表现,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在与小伙伴或其他的人际交待中受过伤害,而家长不知道,这种反常的“安静”“淡定”都只是小孩子通过“回避”这种独特方式保护自己的过程而已;二是受家庭教育方式、幼时成长环境影响,这跟“自闭”完全不同,他们与周围的人、与周遭环境随时有互动,小到一个眼神变化,大到自己悄悄进行着的各种探索,只是家长没留心观察而已。

像安安和浩浩这样的“不燃型”孩子,他们真正的内心诉求是什么呢?至少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他们在观察,他们需要时间独处,他们需要安全感。”他们的独处,是在大脑中安静地处理和过滤这一天的信息,包括对话、互动和情绪等等。有些孩子通过呼朋引伴进行放松、进行关系的联结和获得安全感,而安静地独处就是他们进行放松、进行关系联结和获得安全感的方式。

二是:“他们有自己的节奏,他们需要慢慢来。”有些家长一见孩子自已个呆着,就心急的不行,使劲制造各种热闹场合要求孩子参与,孩子如果没能按家长的意愿表现出热情高涨的样子,家长就急眼了,逼着孩子问:“你到底咋回事?你跟我说清楚!”这样的逼迫会使孩子倍感压力。他只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独处,不可以吗?他只是不喜欢太热闹、喜欢一对一在一起玩,不可以吗?

三是:“没关系的,他们能行,他们只是在探索自己。”安安和浩浩这种类型的孩子,他们不喜欢与陌生人互动,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交互方式,与陌生人互动这种方式使他们不舒服,所以不喜欢罢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交互的方式那样多,比如写日记、做手工、绘画、游戏力角色扮演等等,这么多方式,总有一两种是他们喜欢的、适合的。

三、“不燃型”孩子需要家长如何养育?

上天赐予了“不燃型”的孩子给家长,肯定有其独特的、神秘的意义。也许,家长回应、引动这样类型孩子的过程,便是疗愈自己儿时遗憾、成就更美好自己的通途呢?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个类型孩子的成长之路,对家长的要求更高。此类型孩子从A这个起点,抵达B那个终极愿望实现点的过程,家长也注定了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和挑战。那么,家长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实现“不燃型”孩子的高质量养育?

1、积极消解他们的创伤

有些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总是无意识给孩子小小心灵里种下“暗黑”的种子,比如张口就是:不要乱跑,小心人贩子把你拐走!再不听话就让大灰狼把你抓走!你猪脑子啊,那明明就是个骗子,骗了你两毛钱你都算不来?类似这种“暗黑”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一旦落了种,便会一天天生根、发芽终至长成暗黑色的参天大树,遮蔽掉一切现实世界中的光明和美好。孩子每天从入睡到梦中再到睁开眼睛,随时都“警醒”着第三只眼睛,警惕和防备着满世界的暗黑和坏人,所以他们只能选择逃避,躲进某个安全的角落,或与某一个两个安全的人呆在一起。

简单来说,这种类型的“不燃型”孩子,并不是真正的、与生俱来的“不燃型”孩子,他们只是长时间在创伤中无法自愈。这种状况,家长必须要“四步走”:第一步是道歉,“对不起,爸爸妈妈无心伤害了你!”第二步是保证,“那时爸爸妈妈太年轻,有很多的不懂,爸爸妈妈一直努力地在学习,如今终于懂了,所以那样的事绝不会再发生了!”第三步承诺,“爸爸妈妈会一直在你身边,你是安全的!”第四步是鼓励,“爸爸妈妈知道你也想要做的更好,我们其实一直为有你这样好的孩子而骄傲!我们一起努力吧,我们会做的更好!”

2、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

有句教育名言说,“孩子的每一个坏习惯背后,都是你没看到的需求!”

第二句说,“父母是孩子所有问题的症结,爱与自由是唯一的解药!”呵呵,好吧,第二句是祁祁喵自己说的。

是的,“孩子的每一个坏习惯背后,都是家长没有看到的需求!”这确实是养育孩子的铁律。然而,有些家长做法却与这铁律背道而行。比如孩子饿得哇哇大哭,妈妈心里明明滚油煎着却偏不喂奶偏在坚持着看表,看时针分针秒针一圈圈慢腾腾转动,“要讲究科学喂养嘛,时间还没到呢!”孩子晚上做噩梦了,吓醒了,哭着找去妈妈。结果呢?爸爸妈妈联手把孩子往他自己的小屋子里一放,关了门,转身就走,“要讲究科学养育嘛,要从小就锻炼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锻炼他的勇气和胆量!”(祁祁喵弱弱的问一声:您这是在养孩子呢,还是毁孩子呢?您这是在爱孩子呢,还是在恨孩子呢?)孩子那么激烈地、迫切地需要你在身边的时候,你明明在他身边却偏要制造出个不在的事实;是啊,这个世界对他而言有什么安全可言?连亲生父母都说遗弃就遗弃,说不在了就不在了,世界这么大,还有谁能够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回应?没有了!于是,他们只能学会自己跟自己呆着,学会以“回避”来逃开这个世界一切的恶意和不安定。

是啊,“父母是孩子所有问题的症结,而爱与自由,是唯一的解药!”比如孩子小脑袋瓜里被周遭某个或某些契机突然触发,想要帮着去扔垃圾,小手才刚刚伸到垃圾袋边上,家长就急吼吼嚷嚷:“Stop!多脏呀,别碰!”孩子刚要去帮着收碗碟,家长说:“快放下,别给摔碎了!”孩子要自己系鞋带儿,家长说:“你能弄个啥,我来!”孩子想要自己剪指甲,家长说:“别玩了,给我,把手指头弄伤!”于是,孩子从原本积极探索自我成长的状态,慢慢地缩回去了,就像一只小小的蜗牛,退回自己的窝里,再不肯出来。

这种情况,家长必须要学会的解决之道只有两个字:好啊!孩子哇哇大哭,饿了就给吃奶呗;孩子半夜吓醒来找妈妈是要求抱抱,那就紧紧地把他搂进怀里,或者送他回自己屋子里,给他讲故事,告诉他很安全,直到他唇边含笑进入梦乡;孩子想要去倒垃圾?好啊!孩子要帮着收拾碗碟,好啊!孩子试着自己系鞋带儿,好啊!孩子想自己剪指甲,好啊!

于是,小蜗牛就肯出来了!与其强迫让孩子向“看似正确”的方向发展,不如鼓励孩子向“顺应自己”的方向去发展。

3、积极引动他们的能量

爱是什么?爱是心连心时的美妙!家长如果能够和孩子真的心连心,那么,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示弱,什么时候拉孩子一把、什么时候推他一下,就都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而这些自然而然中,蕴藏着上天赋予地最伟大的能量,那种能量是生命本身与生俱来的,是积极的、阳光的、向上的,是灵动的、鲜活的、敞开的,是与生命发展趋势匹配的、偕行的。

比如小勇,每回的家庭作业都完不成,老师顿不顿就请家长;可家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十八般武艺、三十六计使尽了也不管用啊。后来才发现,家长一下班就“葛优瘫”窝沙发上,整晚整晚忙着看电视、打游戏、上网。怎么解决孩子完不成作业这事呢?家长回家后,不瘫在沙发上了,而是拿一本书,静静地坐在孩子身边认认真真地读。什么都不用说不用做,没几天孩子就不看电视、不打游戏、不上网了,就乖乖回到书桌边了,乖乖开始做作业。他其实好喜欢这样与爸爸妈妈静静地相处呢,这样安静地相处中,有某种看不见的东西在活泼泼地、跃跃地流淌,那东西是什么?是血脉与血脉、心灵与心灵两两相连长在一起的声音!那是爱!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小小的树苗,要想长得好,就得有机会沐雨露浴阳光,而家长就是那雨露就是那阳光。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说的多明白啊,摇动、推动、唤醒,都是温和而持续的动作,绝不是强势的控制,不是生硬的命令,更不是冷酷的逼迫。

THE END

TAG:孩子  家长  妈妈  都是  安安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