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真的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也没去阅读育儿专家的著作,有一天突然发现“别人家的孩子”懂得很多事,慌张了,赶紧来问。
第二类:原来按照自己的节奏陪伴孩子成长,突然被一些早教机构的营销广告袭击,加上“别人家”都在津津乐道自己的孩子上了哪个早教那个兴趣班了,顿时失去方寸,只好来请教。
第三类:一心一意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花了大把钱大把时间和精力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各样兴趣班特长班,但孩子总是不想学习,于是想到自己是不是做错了,问一问。
第四类:每天微博上一些达人、名师、大V的“心灵鸡汤”,说孩子几岁是什么的敏感期,必须学习什么,读着很受用,但后来仔细一想,自己的孩子好像没有那个敏感,也没让他学那个,于是惊慌失措,怎么办?
第五类: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很快乐,自己本来很满意,突然听到别人谈起孩子上了小学后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再听到别的幼儿园有教这个那个,但孩子的幼儿园没教,就着急了。
怎么解除家长的忧虑?
本来,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幼儿园园长、老师,应该在家长会上好好说一说,让家长知道如何配合幼儿园,让孩子学什么?但多数幼儿园都没这么做,这就难怪家长不理解、不知该有哪些作为。
跟着幼儿园教育的“5大领域”走国家对于幼儿园教育,有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教育方法强调:
①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②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③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④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这4点,其实也是给予家长的指导,本来应该有一本较为详细、具体、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手册发给家长,但至今还没做到。
教学内容则详细规定了“5大领域”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孩子延伸与深化学习,方式方法自然和幼儿园不同,我说的跟着走,是指从5大领域来发展孩子的能力,但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家庭环境的不同来设计自己的亲子活动:
①健康: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这是目标,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注重孩子的饮食营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每天都有适当的运动量。这些都是“做”,不是“教”。
②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扩大认知范围、培养探索兴趣、在游戏与活动中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数学、科普,都有许多游戏可以让孩子“玩起来”,在动手的体验中进行学习。必须记住你是家长、不是教师,不能摆出“我教你学”的姿态,而是陪伴、引导、示范、鼓励、支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绘本共读、画画、做手工、玩游戏、科普实验、自然界的观察与探索,重要的是过程,过程好,学习能力获得发展,自然可以看到学习成绩。
③社会:增强自信,培养幼儿乐群、友好的态度和行为。3岁开始,就要提供孩子接触各种人物并参与适当的社会活动。有三点必须做到的:⑴鼓励孩子和自己的好朋友一同玩,至少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好朋友,然后增加到3个。⑵让孩子参与并学习购物,在购物时学习怎样和有关人员交谈,并学会管理和用钱。⑶经常带着孩子参与适合的社会活动,例如拜访亲戚朋友、参与社区主办的活动,学习怎么待人接物。
④语言: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首先是发展说话能力,在游戏与活动中扩展词汇量,能够把话说得越来越流利,词汇用得越来越丰富、越准确。一方面要在对话中给孩子更多表达的机会,一方面加强念儿歌、读绘本、讲故事的练习。在4岁开始,要通过阅读逐渐提高孩子的认字与理解力、表达力,5岁开始学习运笔写字。
⑤艺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并不是让孩子去上舞蹈班或美术班那么简单,要注重的是更基本的美感教育,能够喜欢并欣赏物品、动作、语言的美,喜欢美好的事物,对画画、唱歌、舞蹈、打击乐器有一定的理解和兴趣,喜欢看画,能够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会有一些自己喜欢唱的歌。
家长们担忧幼小衔接的问题可以理解,现在一些小学忽视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有些本来应该在小学一、二年级教的功课,例如写字、汉语拼音,一些老师认为孩子已经会了,就不教,教育局的监管不到位的话,孩子就可能跟不上小学的教学进度。因此,在6岁开始,家长就要指导孩子在认字、写字和学习汉语拼音上下点功夫,如果自己没时间,那就只能依赖上适合的“预备班”或“学前班”了。
TAG: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