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综合百科

热带鱼饲养-热带鱼常患的疾病有哪些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5-08 03:17:16
The Beginning

(1)水霉病。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鱼病,但病原体只是传染受到外伤的热带鱼,因此在操作中不要碰伤热带鱼的身体,防止寄生虫进入鱼缸咬伤鱼体。

热带鱼感染上水霉病的初期没什么症状,但此时水霉菌已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此后不久,鱼体表层就会生出灰白色菌丝,身体也开始分泌大量粘液,热带鱼开始出现焦燥不安,并常在鱼缸中的石块、水草上摩擦患处。最后病鱼的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治疗不及时则会很快死亡。

防治的方法是:在换水、捞鱼时,操作动作要轻,不要损伤鱼体。发现鱼体感染患病,每天要用3%的食盐水浸泡病鱼一次,每次5分钟。也可用15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浸洗病鱼20-30分钟,每天两次。还可以用呋喃西林法,即将患病鱼浸泡在浓度为五万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里3-5分钟,每天1-2次。

(2)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热带鱼非常易患的一种寄生虫病,在秋冬季最易发生。致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它们寄生于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肉眼可以看到这些地方有许多小白点。当多子小瓜虫大量密集寄生时就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患病的热带鱼身体瘦弱、游泳迟钝。

防治的方法是:小瓜虫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特别是在缺乏阳光、水温低、投喂的活饵少的情况下,热带鱼更易患此病。小瓜虫繁殖的最适水温为l5-20℃,当水温上升到26-28℃或水温下降到10℃.小瓜虫就停止发育,水温在28℃以上时,幼虫大量死亡,此时用肉眼可以观察到小瓜虫脱离鱼体,在水中旋转游动,最后死亡。

防治的方法为:可用浓度为2ppm(在l立方米水中放2克药物,可配制成浓度为9ppm的药液)的盐酸奎宁溶液,在水温为21-27℃的条件,浸泡病鱼7天;也可用2ppm的甲基蓝溶液浸泡病鱼,每天6小时。由于小瓜虫在26-28℃停止发育,可将病鱼放在25-26℃的水中,每隔1天给病鱼换水一次,直到病鱼痊愈为止。

(3)感冒。感冒也是热带鱼易患的一种疾病,致病的原因就是水温骤变。热带鱼对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水温剧烈降低或升高时,就会使热带鱼的皮肤神经失调,导致内部器官活动紊乱,引起感冒。热带鱼感冒后,病鱼停于水底不爱游动,甚至丧失游泳能力,严重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病鱼皮肤和鳍失去原有的光泽,颜色暗淡,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

为了预防热带鱼患感冒,换水时一定要将新水调至和老水温度相近或一致;春、秋、冬季昼夜温差大,要防止水温变化幅度太大,要注意水族箱保温和加放电热管;对已感冒病的热带鱼要用0.l%的氯化钠溶液浸泡。

(4)鳞立病。鳞立病又称松鳞病、竖鳞病,病原体是鱼弧菌,传染性很强,但生长健壮的鱼和未受损伤的热带鱼不会被感染。

热带鱼传染上这种疾病后,全身的鳞片向外张开竖起(好似松果),鳞片基部水肿充血,有的病鱼还有烂鳍、鳍条基部充血出血的现象。后期病情加重,血腹膨大,失去平衡,不久死去。

引起热带鱼患鳞立病的原因是由于鱼缸中水质差不清洁,水中的氧气含量少,水温较高,热带鱼的鳞片有损伤。在这种情况下,鱼孤菌极易感染体质弱的鱼和有损伤的鱼。

防治的方法为:将生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的四环素溶液中进行洗浴,每天2次,每次一小时。也可以用浓度为2%的氯化钠溶液与等量浓度为3%的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每天药浴2次,每次浸病鱼10分钟。

(5)棉口病。患病鱼的鱼吻部生长着一种白棉花样的菌丝.因此而得名棉口病。病原体是柱状软骨球菌,是一种传染病。患这种病的热带鱼(如接吻鱼、剑尾鱼等)爱用嘴啄咬鱼缸壁上的青苔,吻部如有磨损很易感染此病。热带鱼患病后,无法吃食,游动缓慢,病情严重后头部会逐步烂掉,使热带鱼死亡。

防治的方法为:当发现有患棉口病的热带鱼,应马上将患病热带鱼捞出,并立即用0.l%的甲醛溶液浸洗盛过病鱼的鱼缸和捞过病鱼的鱼网,过行彻底的消毒。

病鱼呵用十万分之五的亮绿溶液每天浸洗一次,每次不超过一分钟。也可将病鱼浸泡在十万分之一的土霉素溶液中,直到病鱼的症状消失时止。

THE END

TAG:热带鱼  疾病  标签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