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窍门 > 汽车保养

北京汽车怎么样 北京汽车怎么样质量怎么样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13 23:46:26
The Beginning

“贴完钱我就不会再买这辆北汽有轨电车了。”在一次网上约车旅行中,哥哥听到司机对他所驾驶的北汽新能源EU车型的评价。

北汽新能源作为最先享受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红利的企业,曾凭借多款车型的热销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10%以上的份额。但是现在,为什么被用户如此嗤之以鼻,甚至年销量锐减?

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红利,一度成就高光时刻。

打开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北汽新能源”。在相应的词条中,可以看到其诸多“第一”的头衔——“中国首家独立运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首家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整车企业”、“首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等等。

这真的很令人兴奋。不管外行怎么看,品牌第一次真的很牛逼。但如果你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表面王者其实是青铜。的确,北汽新能源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起得很早,但最后成了一个笑话。

2013年,中国打响新能源汽车补贴第一枪后,北汽新能源迅速推出首款量产车型E150 EV。该车在NEDC工况下续航150km,补贴价格达到16.48万元。

虽然产品力一般,故障率极高,但在那个同类产品相对匮乏的年代,这样不堪的车型却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甚至将北汽新能源推到了新能源车企的第一梯队。政策支持和公开发售都是背后强大的推动力。

之后,北汽新能源再次扩充产品阵容,推出北汽EU、EC3、EC5等车型,这也成为北汽新能源销量大幅增长的关键。

借助发展红利,2015-2018年北汽新能源年销量分别为3.3万辆、5.1万辆、10.3万辆和15.8万辆,年销量增幅超过50%。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让当时的北汽新能源倍感自豪。

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但声誉和质量却被忽视了。

北汽新能源的早期产品虽然为品牌赢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但在产品力层面是经不起推敲的。路歌最早接触到的北汽新能源的车型是EU系列,是基于北汽Sic Bo D50打造的车型,俗称“油改电”,但这个“改”是满槽的。

以燃油车为主的北汽新能源EU,并没有优化电池组的布置,只是简单粗暴地将其放在底盘下部。为了避免电池组“触底”,BAIC新能源提高了该车型的底盘和悬挂高度。压缩了车内乘坐高度,后排乘客好像坐在小板凳上,车辆看起来像SUV,体验极差。

此外,油门踏板位置设置不合理、转向器卡死、偶尔刹车失灵、充电失灵、续航标准虚假、耗电量过大等都是其用户的投诉热点。

正因如此,才出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网约车司机“交钱不买北汽有轨电车”的言论。类似的产品缺陷不仅出现在欧盟车型上,在北汽新能源的早期产品EC3和EC5上也有出现。

意识到产品不足的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开始重塑产品,发布了新车型EU5。这款当时标榜超强续航的车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提升品牌以实现销售中的高光时刻。那一年,北汽新能源年销量达到顶峰,达到15.8万辆。

新型号的推出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得到了优化。在相关质量投诉网站上,电路和动力电池故障、转向和制动异响、虚标续航里程、车身异响等问题。北汽新能源的EU5成为用户投诉的热点。除了车型本身的质量问题,销售终端的服务态度也被投诉了不少。

多因素夹击,钳制品牌发展。

产品力弱、车型质量差、服务水平一般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

在同级自主品牌的日益发展、外资和豪华品牌势力对下沉渠道的探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选择日益增多等多重环境因素的夹击下,北汽新能源的销量一直在下滑。2020年全年销量仅为25193辆,同比暴跌83.20%,创下5年来新低。

北汽新能源2020年销量暴跌,拖累旗下上市公司北汽蓝谷利润。据悉,北汽蓝谷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亿至-65亿元。

除了上述竞争力不足,过度依赖大众销售、靠补贴生活、高端品牌发展乏力都是利润负增长的致命原因。

北汽蓝谷可能面临约65亿元巨亏的消息一度引发热议,甚至在今年春节假期前后,引发了北汽新能源裁员20%的传闻。

虽然这一传闻被BAIC新能源相关高层否认,但表示“将围绕一切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人和事,砍下改革之刀。”这表明公司已经开始了内部改革。

作为国内第一批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企业,BAIC新能源并没有致力于提升R&D技术,在抢占市场红利的同时,只追求短期的销量和利润增长。

没有强大的技术和产品支撑,品牌口碑每况愈下,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现在的局面。北汽新能源可谓是起早贪黑,可悲却又不过瘾。

THE END

TAG:北京  汽车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